论辩中,针锋相对有时候只会让局面变得更加尴尬,而绵里藏针却能在关键时刻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所谓绵里藏针,用一句明白易懂的话说,就是软中带硬。软就是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都比较和缓,硬就是其中表达的内容有比较强硬的成分。
春秋时期,秦国准备袭击郑国,走到滑国时,这个消息被郑国的一个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去周国做买卖,但他不忍心自己的国家遭受战争和灾难,便打算劝秦国主将改变主意。
弦高知道,如果以硬碰硬,肯定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着4张熟牛皮作礼物,又赶了 12 头牛去犒赏秦军。他故作恭敬地说:“我国的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国,特地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
弦高这番话说得非常客气,虽然像棉花那样软,但棉花中藏的针却很硬。其弦外之音是:你们要偷袭郑国,但这个消息已经走漏出去了,我国国君已有了防备。由于秦强郑弱,郑国才派出使者慰劳秦军,以尽礼节。如果秦国不识相,那么只好兵刃相见了。
先说软的,可以在强敌面前取得进一步论辩的机会;再说硬的,就可以显示一些威慑的力量。软的为绵,硬的为针。目
常生活中,我们在说话时也应学会绵里藏针,软硬兼施。某局长的千金晓英和本单位的张译谈恋爱时总是显示出某种优越感。因为张译是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分在局里做科员。有一次晓英到张译家做客,对张译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表现出看不顺眼的情绪,眼神里都是鄙视,并不时在张译耳边嘀嘀咕咕。吃过晚饭后她把张译的妹妹使唤得团团转,又是叫烧水又是让拿抹布什么的。
张译看在眼里很不是滋味。他借机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学徒弟嘛!你现在加紧培训一下也好,等将来你如果结婚后到别人家里,也好摆起师傅的架子来。”
张译这么一说,晓英当时听出了话中的意思,表示自己有些过分。
张译不失时机地用“要当师傅先做徒弟”的俗话来提醒晓英,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即使对方当时略有不满,过后也会有所感悟的。
使用绵里藏针的方法,关键在于你的“针”既要硬,又要扎得准,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便会知难而退。
我们在使用这种技巧时,要注意用敬词、委婉语,以“绵”争取人心,又要适当使用反问句等,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忘“藏针”。
论辩中使用绵里藏针的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能够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恶毒之意,否则只能让自己沦为他人的笑柄;是语言表达要委婉含蓄,话要说得巧妙,让对方心领神会明白你话中藏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