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苏联枪弹堆积如山,“援助”志愿军时,为何不给AK47?

历史龙元阁 2024-11-05 22:40:25

抗美援朝期间,苏联援助了我们很多武器,可以说是种类繁多。这些武器中,有二战时期的莫辛纳干步枪、波波莎冲锋枪,还有从德军缴获的武器。

但是,苏联当时已经研制出了大名鼎鼎的AK-47,武器装备的优劣往往决定着战场上的生死,为什么苏联没有给志愿军?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那时,我国的军队装备状况可以用“万国造”来形容,各式各样的武器混杂其中,美式、日式、德式、苏式武器并存。

朝鲜战场上也是如此,总后勤部和东北军区竭尽全力,才勉强为十三兵团配齐基本武器,包括600挺轻重机枪以及370门各型火炮。

第39军的装备情况最能说明问题,这支被称为“美械军”的部队,装备着2400多支美式春田步枪、3000多支M3冲锋枪,还有各式机枪,还配备了7000多支日制三八大盖步枪。

装备混杂,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此时,就要说说苏联的“慷慨”援助了。

二战结束后,苏联进行了大规模裁军,数以百万计的士兵退役,大量武器装备需要处理,对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来说,机会难得。

1951年初,苏联以极其优惠的价格,向中国提供了45个师的轻武器,这些武器虽然品种繁多,但大多是二战时期的装备。

从二战战场上收集而来的武器状况参差不齐,有些甚至接近报废状态,当然,有些装备也非常不错,比如莫辛纳干M1944步枪,设计轻巧,性能优异。

这种步枪射程远、侵彻力强、精度高,志愿军神枪手张桃芳就是用它,创下了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的传奇战绩。

此外,苏联还提供了波波莎冲锋枪、德普式转盘轻机枪等武器,也算是帮助到了战场上的志愿军。

不过,在这批武器中,人们始终没有看到被誉为“枪王之王”的AK-47,这款后来震惊世界的武器,为何没有出现在援助清单中?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时间节点很关键,AK-47在1949年定型,开始投入生产,1953年这款武器实现了生产工艺的变更,这才在苏联军队大量进行装备。

当年,朝鲜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之前,苏联自己也没有将其大规模应用在自己的军队中。

因此,即便苏联想要提供这种武器,也无法满足志愿军庞大的装备需求,生产线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无法在短期内大规模供应。

其次,苏联有技术保密的考虑。AK-47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枪械技术,凝结着苏联军工专家们的心血和智慧。

尽管中国视苏联为“老大哥”,但即使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防安全机密上,谁都不会轻易让步。

苏联并不愿意轻易与他国分享这项重要成果,它明白即便是盟友,在核心军事技术面前也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技术一旦外泄,极有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最后,这款武器还需要进行实战检验,AK-47虽然在试验场上表现出色,但尚未经过实战考验。

战场的实际情况更加复杂,跟试验场完全不同,没有经过实战的考验,就贸然大规模装备它,很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战场上的任何差错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如今,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军工体系,大多数武器装备都能实现自主生产,从“万国造”到自主创新,民族自立自强,才有出路。

11 阅读:8080
评论列表
  • 幽灵 38
    2024-11-07 21:14

    谁家好东西不是自己留着

  • 2024-11-07 23:02

    把过时的换掉东西找机会卖掉,新东西自己还没装备齐全呢。

  • 2024-11-08 16:46

    野史记载张某人使用的是大八粒出击狙击。

  • 2024-11-08 17:16

    打阿富汗时候才用吧,ak 的消耗也很猛

  • 2024-11-08 20:08

    首先抗美援朝的时候没有有AK,在一个后勤根本支持不了,老美的加兰德都支持不起

  • 2024-11-08 00:06

    56式就是参照AK47图纸、技术仿出来的。

  • 2024-11-12 18:39

    弹药供应太困难了,没有制空权呀!!!

  • 2024-11-08 15:05

    我觉得AK可能不适合朝鲜的山地作战。因为子弹是半威力子弹,射程才400米,加上我军缺乏炮火支援,所以只能被动挨打。而美军使用全威力子弹,使用全威力子弹的机枪,有效射程都在1000多米,在山地对射,我们肯定不占优势。再看看对越自卫反击战,双方都使用AK,在山地作战时,炮兵反而成为了主力。

    一米阳光 回复:
    步兵作战五十到100米左右,AK射程两千,400米是保证你弹道不下坠,机枪根本不需要精确
  • 2024-11-11 13:50

    初期的AK制造工艺还不行,弹匣是铣削的,不均匀,整枪重的一批,全枪超过4千克了,后来改进了工艺,使用冲压焊接才把重量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