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的白眼狼培养史:14岁抑郁休学男孩,把父亲打进ICU

开心游戏解说 2022-12-15 16:27:42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这些孩子的生活条件明明比之前的年代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他们却陆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不少家长都为此感到非常头疼。根据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青少年出现抑郁倾向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有24.6%青少年都出现了抑郁的情况,这里面属于重度抑郁的将近占了7.5%。

由此可见,家长们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但是,为什么青少年会出现抑郁倾向?针对青少年出现的这些问题,家长们又该如何应对?很少有家长会仔细思考这些问题,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确诊抑郁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还有一些家长根本不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认为抑郁症就是一种“矫情病”,还把出现抑郁倾向的孩子叫做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中国家长的白眼狼培养史:14岁抑郁休学男孩,把父亲打进ICU因抑郁而休学的少年小林,因为在琐事中与父亲起争执,随后父亲怒斥抑郁症就是他自找的,是他装的,矛盾再次被激化,父亲怒不可遏动手给了小林一巴掌,于是悲愤交加的他把打骂他的父亲送进了ICU,也就是重症监护室。很明显,白眼狼教育是没用的,可能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过激的行为呢?这一切还要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说起。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的抑郁情况和成年人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为,青少年的心理具有其独特性。首先,在青少年中,抑郁症的发病率会比成年人更高一些。青少年一般指的就是处于青春期中的孩子,其年龄范围划定在12岁到18岁之间。在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中,青少年在青春期会表现出对自我同一性的思考。所谓的自我同一性指的就是人们对“我是谁”“我要成为怎样的人”类似问题的思考。

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青少年还会出现角色混乱的问题。也就是说,青少年无法对自己产生准确的认知。因此,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情绪会出现脆弱或是不稳定的问题,他们难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容易陷入到负面情绪中。因此,父母的引导才是非常重要的。埃里克森还提出,当青少年感受他已经无法在所在的环境中获得认同并实现自我同一性的时候,他们就会做出令人吃惊的举动。那位把父亲打进重症监护室的少年就是如此。

他本来就患有抑郁症,但是父亲却不能理解他,认为他的情绪都是不该存在的,休学也只是任性的行为。在少年感到父亲的不理解后,他的世界就更加混乱了,面对这种混乱,他没办法用理智去解决。所以他宁愿做一个父亲口中的“白眼狼”,只有彻底的坏才能让他发泄自己的情绪。倘若这些情绪不能发泄出来,那么他就会一直夹在中间,不伦不类,不仅自己会对自身产生怀疑,就连父亲也要责备他。

此外,青少年的抑郁经常是突然性的。由于青少年在青春期内都比较敏感,所以他们对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在意。而且,在青春期,哪怕一点小事都能引起青少年情绪的不稳定。很多父母都会忽视青少年的情绪,这是因为这些事在他们眼中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思想去要求青少年,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本来就会经历这些。只是在成年人集体无意识的世界里,他们已经习惯了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仅如此,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会产生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这种关注不是控制,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青少年需要父母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表达爱。

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地表达爱或是关注,那么青少年很有可能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去。而且,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往往都比较强,当他的感受没有被周围的人尊重时,他们就会出现愤怒或是其他过激的行为。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又不希望得到过多的关注。因为在青春期,青少年的各种性特征已经开始发育,他们不希望在人群中获得太多关注,甚至还有很多的青少年会主动逃避关注。

在这种心理下,青少年会出现强烈的叛逆心理,其具体表现为不管做什么都和家长对着干。倘若这个时候家长能够理解孩子,及时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那么孩子就会从这种叛逆心理中慢慢走出来。他其实能够明白父母的爱,只是青春期孩子心理的本能反应让他们无法从行为上表现出“懂事”。但是如果父母不仅不能理解,反而还骂孩子“白眼狼”,那么孩子就会在心理自暴自弃,不会再向父母寻求帮助。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艰难,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不易。亲子关系永远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身为家长,身为一个成年人,要学会去包容孩子,无条件地爱孩子,不要总是关注孩子能为你带来什么,而是关注孩子本身。- 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 梅菜扣肉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