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别把路走窄了

楚星通 2024-09-30 09:30:35

招商整改力度大,进入深度调整期。

以往这时候,各地准备冲刺四季度。

召开招商复盘会,通报情况、盘点业绩……更重要的是为来年做计划。

而现在,有的城市开启市场化,有的区县还在静观其变。

我们看到,不少招商人正在“发声”:

企业投资越来越少,园区是一抓一大把国企平台手握资源,招商实战经验匮乏资本招商这种模式,有的地方没复制性走公司制路子可行,专业招商团队协助

不禁感慨一下,招商引资,千万别把路走窄了。

感知企业投资 冷与热

现阶段,面对各地招商攻势,企业投资反而愈加冷静。

谈到企业选址,从我们的招商数据中心来看,有一定规律:

年初3月~5月、年中7月~8月,成为企业发起投资选址意向的高峰期。

以前,企业选址找个“面积够用、交通便利”的地方,搞生产就完了,可能在附近看看就能定下来。

放在现在,各种定制化的投资需求,仿佛基本都是“标配”。甚至,挑地块、看厂房,考察后心里就会“打分”评估。

显而易见,在一间“空房”里,拎包入住式的企业不再出现,这让招商引资也相当难做。

当下与企业交流,也能感受到他们就像是趟水前行,水越来越深。不少行业,水蔓延至胸口,只剩下头部企业呼吸正常,可能也没有以前那么轻松。

那些消声灭迹的企业,不是产业落后了,而是没能及时拥抱技术变化,也可以说核心竞争力没有提高。

在我们项目库里,现在即将扩产或者加码投资的企业,仍然一直在跟进与洽谈。

有的企业扩建,就是已经拿到了供应订单。想拿到单子,先活下来,长期与合作伙伴绑定在一起,总有办法在后面挣钱。

听说还有一部分企业,已经退回了之前的财政奖补资金,可能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就招商而言,给企业留出足够的缓冲期,应通过适当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企业纾困,或者是走合理的补偿机制,减轻经济损失,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

长期看,各地方都在探索新的招商方式,一个比较主动的行为就是进行招商合并。这样一来,不仅能更好安排投资,还能根据不同地方的产业格局,进行资金支持。

招商引资集中力量在同一个平台,可以更好的将资源派给不同区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能通过顶层设计,更合理的安排企业落地的支持。

投入招商工作 难与易

几十年来,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从工业区到乡镇,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一般铺遍了全国。

有人说,四十年间,招商引资功不可没,但也有问题显现出来。

没有经过产业分析与调研,就匆忙上马,导致举债过高、招商陷入困境、园区运营艰难……同时,各种企业也冲着产业扶持而来,急速扩张,埋下更深的隐患。

招商工作向来是各级政府的经济工作重心,也会有直接的考核关键性指标。

这些指标也会被逐级下放,从一把手到街道基层都有软硬性的要求,从而调动更大范围的资源推进区域整体招商的进展。

总的来说,通过招商引资,中国打开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开放性经济带来的溢出效应让更多的资源涌入了国内。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初一些粗放式的招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

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淘汰一批高耗能和影响区域性生态环境的落后企业,也会限制性地引入过剩产能和环境不友好的企业。

另一方面,之前政策偏向性,让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在这个过程中,招商引资工作也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

一部分中低端产业,“吃定”了地方相关扶持,产生一批候鸟迁徙式企业,享受完本地待遇后就搬迁,甚至在一个地市的不同区域间转移。

站在现在看,曾经基本都是同等级别城市之间,带来了招商政策和区位优势的竞争。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竞争更加激烈且多元化。

各地看项目本身是否符合当地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当地产业的提升?这样一来,招商难度自然就会加大。

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力军身上,也就是各级招商单位、招商公司。

各地不断与曾经的“粗放型招商”挥手告别,开始对“精准招商”心领神悟,把剖析和研究产业发展当作重点工作去抓。

不管是独立钻研,还是“引入外脑”打开思路,各地精准发力,推动招商工作向专业化发展。

一个地方招商引资优势与劣势并非绝对,更需要扬长避短。

尤其,不能脱离基本定位和资源禀赋,只有本地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才有可能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而非争抢一些所谓的高端产业。

实际上,招商同质化现象,还是相当严重。全国的产业园里从南到北,几个主导产业方向都是镜像式复制。

招商引资成果,也得益于对产业布局的远见。而且,需要在正式招商前就摸清家底。

各地制定产业规划时,充分考虑临近城市群或增长极的外溢效应,做好区域产业链上下游的合理布局,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招商工作。

既要在区域联动中发挥核心作用,形成“1+1远远大于2”的效果;同时又要在片区发展中保持自我优势、差异化发展。

主流模式创新 进与退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牛鼻子,也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模式的迭代与升级成为当下的课题。

为获取招商信息,招商人频繁参加各种产业峰会论坛或行业展会,主要为了添加企业微信。

一方面是拓展行业知识,另一方面是建立人脉关系。

与守株待兔式招商和资源式招商不同,这几年就更强调产业链招商,仔细分解某个产业链的图谱。

比如,集成电路产业,本地有哪些环节是短板,而在这些环节目前有哪些头部、腰部,或者初创企业,再进行精准对接。

相应每个科室认领招商引资任务时,会将自己负责的产业进行这样的分解。然后制定方案,精细到每个月的目标是哪些企业,以及需要和哪些部门和街道的领导一同拜访企业。

今年,在中央发布多个文件之前,前几年经济发达的地方就开始探索改革招商引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拿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检验招商引资是不是抓实了,用新增规上企业衡量项目建设是不是抓成了。

现在最常见的,几乎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平台公司。

有些开发区,把招商职能直接剥离给平台公司,推动平台公司开展市场化招商工作。

这几年,“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蹚出了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创新路,算是为“全民招商”做了松绑。

这段时间,招商办的裁撤和精简,目标就是为了通过市场化来进行招商引资。

随着城市重心由“造城”转向“营城”,强化招商职能,促进产业升级,成为国资平台公司顺应城市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这一举措,旨在搭建起政府与市场之间紧密而高效的招商桥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项目精准对接。

一位江西招商人员分析说,目前招商公司有不少,但要成气候还挺难。

尤其,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地方组建国有招商公司需要与专业化招商机构合作,可借助谷川联行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和招商运营。

招商本是政府的职能,是非盈利行为。但要设立企业,就得考虑如何盈利。不然形式上是企业,但实际上依然是招商办。

也有人说,走招商公司的路子是可行的,但不能代替体制内的招商队伍。招商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前端的信息采集还不行,还要由地方政府亲商安商。

重要的是,在市场化转型中,地方政府和招商公司都需要高位统筹,两个“一把手”均应高度重视。

共同深入研究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地方实际,合理制定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为国有招商公司提供指引。

招商引资模式,已经从狭义的“给所有部门下达招商任务”转变为“用好市场化招商渠道”,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面对模式转变,自身是相对独立、自负盈亏、企业运作的市场化运作主体,只有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盘算投资效益,才能在市场化时代立足。

招商引资,别把路走窄了。想要行之有效,地方政府和招商公司,在改革与创新上必须步履不停。

写在最后

外部越不确定,越需要提升执行力。

外部越不确定,越需要苦练基本功。

往后招商引资,最稀缺的能力,不是“寻找确定性”,而是选择与“提供增量”的团队肩并肩。

真正的长期主义者,踏平波动,穿越周期,拥抱趋势。

祝各位,找到市场化招商路径。

祝各位,扎根蓄力然后再出发。

园区概况

产品丰富

园区占地面积42亩,项目总建面6.45万㎡,建设有1栋总部大楼、1栋单层厂房、3栋多层厂房、1栋仓库和1栋公寓,产品丰富。项目定位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引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相关产业,现火热招商!

区位优越

中能太昶园区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光谷自贸区范围内,毗邻东湖综合保税区;项目尽享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东湖综保区、生物大健康三大产业区交汇带的产业聚集优势。

交通便捷

园区交通便捷,城市主干道中华大道自北向南途径本项目,4.5公里直至三环线入口,距离武汉东站8公里,地铁2号线4公里,光谷空轨2公里,可快速通达武汉三镇。

配套完善

园区生活、生产配套完善,毗邻综保区跨境购生活广场,且周边范围内已有多家园区及企业,如富士康科技园、云启自贸港、南山光谷自贸港、赤湾东方物流港、天琪激光设备、光谷机电科技、天喻信息等。

0 阅读:0

楚星通

简介: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往往是那些最微不足道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