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朝的大贪官,很多人脑袋里立马就蹦出和珅这个名字,觉得他已经算是贪得无厌的顶尖人物了。但其实,还有个人比和珅更过分。
清朝末年有个大臣,这家伙不光偷偷拿国家的钱,还老是通过出卖国家的利益,从外国人那里捞好处。你猜猜他是谁?没错,就是李中堂。他当年都干了些啥不光彩的事儿呢?
【李鸿章的贪财路】
大家心里可能都在琢磨:“李中堂这家伙,他到底是哪路神仙呢?”
提起晚清那会儿的大人物,李鸿章肯定是绕不开的。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但他的那些事儿,可能就没那么清楚了。
李鸿章的老爸以前当过刑部郎中,靠着老爸的帮忙和自己的打拼,李鸿章最后也成功当上了官。
李鸿章中了进士没几年,洪秀全就挑起了太平天国的大旗,这时候曾国藩带着他的湘军上场了,李鸿章也跟着一块儿去了。
曾国藩觉得李鸿章这人还算挺上进的,就像栽培他一下,让他在军事方面也能有所建树。
有了曾国藩的帮忙,李鸿章开始跟军队打交道。虽说“平定太平天国”这事儿也算他一份功,但其实他并没咋出力。
那时候,曾国藩已经有了自己的湘军,李鸿章一看,也跟着成功地搞起了自己的淮军。他领着这支队伍,摆平了好多起义。
说起来好听点,建立军队是为了给国家帮忙,但说白了,有些人就是想趁机捞好处。就像清给淮军拨的军饷,李鸿章很可能偷偷昧下了不少。
特别是当军费有剩余的时候,那钱最终不还是都进了李鸿章的口袋嘛。
那时候,有不少外国军队也出手帮忙镇压了太平天国。在这个过程中,李鸿章多次跟外国人打交道,这些经历为他日后成为外交大臣铺好了路。
后来啊,李鸿章动手搞了个海军,就是清朝末年挺有名的北洋水师。说实话,这海军刚开始那会儿,战斗力还行,挺给力的。但慢慢地,军费跟不上,就越来越不行了。
那时候,北洋水师里头有个大名鼎鼎的提督,丁汝昌,这个名字大伙儿应该都挺熟的。多亏了他当年的大力支持,北洋水师才能慢慢壮大起来。
但说实话,因为管理上有些问题,北洋水师更像是李鸿章自己的一支队伍。管理得不太到位,让人感觉这支水师就是李鸿章私人的。说起来,北洋水师并不完全像国家的军队,更像是李鸿章个人掌控的力量。
那时候,丁汝昌看上了一批挺先进的高射炮,想着正好有几艘军舰该升级装备了。他就去找李鸿章,直接说道:“大人,能不能给批点款啊?咱们得给军舰换上这批新高射炮。”
李鸿章一听,立马就拒绝了,难道是因为手头紧?才不是呢,清的银子可都在他李鸿章手里攥着,他只是不乐意轻易掏腰包罢了。
慈禧那时候,不光李鸿章有贪污的问题,她还经常打北洋水师军费的主意。比如说,她办生日宴会钱不够了,就会找李鸿章,让他把北洋水师的军费挪过来用。
因为军费老是短缺,军舰上装的都是老旧的武器装备,那当然干不过人家了。军费一直不够用,军舰只能凑合用些老掉牙的装备,这样一来,跟人家对战肯定吃亏。军费短缺问题一直存在,军舰上配的武器都是陈年老货了,哪打得赢别人啊。老是军费不够,军舰还在用那些老武器装备,这样一来,战斗力肯定不如人家。
【来自沙俄的好处】
说到李鸿章,不光军队里那点事儿,其他方面他肯定也爱占点小便宜。比如说,有人找他帮忙办事,你要是不意思意思,谁愿意搭理你啊。就连那时候的外国列强,想找李鸿章通融通融,都得给他送点钱呢。
有个很出名的故事,说的是李鸿章那会儿和沙俄交往的事儿。
大家都知道,北洋舰队在和日本海军的交锋中,老是吃亏落败。结果,清朝只能跟日本签了个特别丢人的《马关条约》。那个条约里头,说的是得把辽东半岛送给日本。
说起咱们国家东北那片肥沃的土地,那时候的沙俄,简直是馋得直流口水。
要是日本真的拿了辽东半岛,那沙俄的打算可就泡汤了。所以,沙俄拉上其他几个大国,一块儿跟日本说:“嘿,辽东半岛得给我们还回来,不然有你们好瞧的!”
那时候,日本刚混进那些大国的圈子里,脚跟还没站稳呢,各方面能力都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沙俄、德国、法国这些国家,在当时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国,底蕴深厚,经验老到。日本呢,也不想得罪他们,所以思量再三,最终决定放弃辽东半岛。说白了,就是这些大国根基太稳,日本不敢轻易招惹。
结果就是这样,沙俄和其他一些国家硬是从日本手里抢走了这块香饽饽。这事儿传回国内,老百姓们对沙俄那是赞不绝口。
说白了,沙俄就是有意为之,想以此来博取我们的信任。对那时候的清而言,沙俄是个强大的近邻,跟它处好关系肯定没坏处。
所以,为了跟沙俄把关系处得更好,李鸿章就亲自跑到圣彼得堡去见沙皇了。沙俄那边当然也是高兴得不得了,特别欢迎他。
李鸿章在沙俄那会儿,可不是光待着没事干。他悄悄地和沙俄那边,把《中俄密约》给签了。
按沙俄那边的讲法,他们觉得这秘密条约就是为了中俄能联手对抗外面的敌人。里面有一条说的是,只要日本去打沙俄、清朝或者朝鲜中的任何一个,中俄两国就得赶紧帮忙。
战争那会儿,咱们国家的所有对外贸易港口都不得不向俄国敞开大门。
另外,还有件事儿,就是沙俄被允许修建一条从他们那儿到我们东北的铁路。这条铁路,啥时候都是沙俄说了算。
从这几个方面就能瞧出来,那个密约明摆着不公平。当初沙俄为了让李鸿章签字,先是吓唬了李鸿章他们一行人。
那时候,清朝跟日本打了好几仗,但大多数都输了。因此,整个清朝上下对日本军队都是又怕又慌,就连李鸿章一听到“日本”这两个字,心里都直打鼓。
看到李鸿章他们上钩了,俄国那边赶紧接话:“要不咱们联手,一起对付日军咋样?”
这话对李鸿章来说,可真是及时雨啊。但这时候,有人就好奇了:“李鸿章身为外交大臣,他怎么敢背着大家,私自和沙俄签下这种秘密条约呢?”
说白了,还不是因为李鸿章收了钱。那时候,沙俄放出话来:“只要你能说服清点头,答应这事儿,三百万卢布就是你的了。”
李鸿章一看这大笔的钱,心里立马就活络起来了。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商量,最后就有了那份《中俄密约》。
沙俄那帮人,说是要“一起对抗敌人”,其实啊,就是想找个借口一点点侵占我们东北。李鸿章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是背叛国家的事儿,可面对那么大一堆好处,他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但得提一句,当初沙俄承诺的那300万卢布,最后到李鸿章手里,其实就只有50万。
后来,俄国佬想租咱们国家的旅顺和大连,说他们得派兵过来,这样就能帮忙咱们防着外面的敌人。
他们那点小心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当时国内反对的声音可大了。沙俄一看这情形,就说:“事儿办成了,给你100万两银子。”李鸿章一听,心里头又活络起来了。
李鸿章接着就去慈禧那儿求情了,也有人说他还去了光绪帝那边。其实去光绪帝那儿,就是走个过场通知他一声,毕竟决定权压根儿就不在他手上。
经过李鸿章等人的不懈努力,清最后跟沙俄谈妥了,签了个叫《旅大租地条约》的协议。
【李鸿章的全部资产】
这些啊,想来只是李鸿章搞外交时捞钱的一小部分,肯定还有好多事儿咱们压根儿不知道呢。
李鸿章不光忙工作,私下里还搞了不少买卖,像银行啊、煤矿场这些,只要能捞金,他就涉足。这些生意大多交给他的亲戚朋友们打理。
李鸿章领头,他们李家在清朝那会儿,势力可大了,遍布大江南北。就说李鸿章在生意上的收入,那也是相当可观,一大笔钱呢。
上面提到的那些都是李鸿章的活钱,那当然也有一些不是随时能动的,就像他手里的那些大宅子和肥沃田地。
清朝那会儿,李鸿章在好多地方都有超大的豪宅,而且每个地方还不止一套呢。
这些大别墅啊,面积基本都在上千平米以上。听说李鸿章那时候,这样的豪宅他至少有上百栋,而且他们家还拥有好几百万亩的肥沃田地呢。
提到能赚大钱的地方,李家人总是少不了要掺一脚。
后来,有人好奇起李鸿章到底有多少钱。据说,李鸿章那时的一个贴心手下估算,这位被说是大贪官的家伙,手头至少有四千万两银子的流动资金呢。
要是把那些豪宅、肥沃的土地、闪闪发光的珠宝啥的都算上,我猜怎么着也得有近7000万两白银了。
李鸿章这老爷子留下的家产可真不少,他孙子就算整天啥也不忙活,光靠这些家底,一年到头也能过得舒舒服服,无忧无虑。这简直就是生来就踩在了高人的肩膀上,赢在了起跑线上。
哎,有这么一句话,说的是“有钱也难传三代”。听说啊,李鸿章的有个孙子,把他分到的那份家当全给挥霍光了,最后呢,落得个在街头饿死的下场。
要说起清朝的大贪官,和珅虽然有名,但跟李鸿章比起来,那还是差点儿意思。和珅这家伙,不光爱贪国家的钱,平时也爱收受贿赂,而且他还有个癖好,那就是收藏各种好东西,像珠宝之类的玩意儿,他都喜欢得不得了。
到最后,和珅家被查抄那会儿,前去的官员们在他府邸里搜出了好多值钱的玩意儿。
那会儿大家伙儿算了一下,和珅手里的活钱和死钱加起来,差不多得有2.2亿两银子。这时候,肯定有人会嘀咕:“连李鸿章都比不上他这手笔呢。”
不过咱们得琢磨琢磨,那笔钱最终都落进了清王朝的腰包,反观李鸿章,他给后人留下了不少东西。
那时候,李鸿章不光自己贪,还带着家族的人一起。跟他走得近的那些亲戚朋友,个个手里都握着上千万两的白银呢。
要说李家那些家产全算上,那实力可就能跟和珅较量较量了。
后来啊,李鸿章的后代拿着那些钱,又折腾出了不少财富,听说里面好几位都成了亿万富翁。这么瞧瞧,他们难道不比和珅混得好吗?
和珅确实有钱,但那些都是他自个儿的。李鸿章可不一样,他让整个家族都跟着沾光,财富积累了不少,还没被朝廷查收,最后都稳稳当当地传给了子孙后代。
其实,有钱并不代表就是成功。你看李鸿章,他肯定比和珅要成功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