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伸,而二战既是为了解决欧陆列强的权益分配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解决欧洲严重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席卷了整个欧陆乃至整个世界,让无数城市变成了废墟,无数政权毁灭,无数人牺牲。但是毁灭之后,却解决了很多社会弊端,欧洲又重新迎来了发展,并且将这个势头一直延续到了数十年后!
所谓的经济扩大,其实离不开生产和消费规模的扩大,通过财务杠杆,我们可以在短期内将整个蛋糕做大,将原本只值一块钱的商品炒到一百元,让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整个体系都赚得盆满钵满,国家税收也相应提高,而且这样就会导致市场流通的商品价值提高,国家需要加大货币的发行量来满足市场流通需求,这也就是gdp增长的简单快捷方式。而且随着市场的需求,商品只能不断的涨价来满足整条产业链的需求,很多人甚至会举债投入到这个循环之中。
但是,商品的价值是不可能被无限放大的,一旦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商品产能过剩,消费需求和市场的货币无法满足商品的生产,这就会导致商品只能通过降价来处理,而一旦降价,整个体系都会崩溃,市场也会随之崩塌,货币也会不断贬值,百姓手中的财富则会迅速缩水,导致民间矛盾升级,政府的公信力也会随之受损,长此恶性循环下去,就会爆发严重的俄经济危机。
德国工业过剩
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很多,其实说到底,就是化债,国家说到底就是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家庭。当一个家庭的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时,就会陷入经济上的危机,这个时候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通过继续举债,以债养债。而当债务的雪球越来越大,这条路行不通时,就会面临破产,这个时候若是仍想奋力一搏,那就只能走向犯罪的道路,去博取一大批意外之财,而放大的国家层面,这种方式就只能是进行矛盾转移,主动发起一场战争。
战争当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是其巨大的破坏力可以解决债权人和债务人,在战争过程中还会有很多军事利益的交换,而当战争局势向一方倾斜时,所有的资源都会不断涌入这一边,让优势方越来越强大。或许二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供后世对其进行参考。关于二战爆发的原因很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德国濒临崩溃的经济压力,迫使希特勒政府转移矛盾。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二战前德国的经济危机。
其实早在一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国就遭受了世仇法国人的巨大剥削,法国人要求德国人进行了巨额的赔款,而凡尔赛条约更是对德国的工业和军事进行了残酷的限制,而为了赔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德国政府不得已加印货币,让货币贬值,进而让整个国家的财富几乎损耗一空,当时的德国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各类造反运动风卷云涌,希特勒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崭露头角,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跻身德国政坛。
疯狂的德国人
20世纪30年代初的德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希特勒巧妙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当局和对世界局势的不满,与底层百姓产生共情,赢得了德国百姓的信任。毕竟一战后的德国,在《凡尔赛条约》的重压之下,失去了大片领土、殖民地以及军事力量的大幅削弱,这使得德国民众对政府和国际社会充满了愤怒与不满。阿道夫·希特勒及其纳粹党的崛起,正是利用了这种普遍的挫败感和复仇情绪。
希特勒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激进且短视的政治决策,其中不乏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他推行“四年计划”,旨在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重振来迅速恢复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然而,这一计划缺乏合理的经济规划和财政支持,反而加剧了国家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虽然表面上,德国各行各业短期内就实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饮鸩止渴非长久之计,纳粹政府的短视也为经济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纳粹政权在经济政策上的极端化,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的全面干预和对私有财产权的侵犯上。政府通过强制性的经济整合,将大量企业国有化或置于政府控制之下,以追求军事和战略目标。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军备生产的效率,但却严重抑制了市场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纳粹政府大基建
同时,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和社会福利项目,纳粹政府大量印刷货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肆虐。物价飞涨,民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储蓄贬值,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这种极端的经济政策,不仅未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反而加速了经济的崩溃。
随着经济的恶化和社会不公的增加,德国国内的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工人罢工、农民起义等抗议活动此起彼伏,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急剧下降。纳粹政权通过高压手段维持统治,包括建立集中营、实施种族歧视政策等,这些极端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裂和动荡。毕竟在德国高层看来,一向追逐利益而生的犹太人,掌握着巨额的财富,但是却没有任何支持国家建设的举动,想要合理合法占有犹太人的财富,最好的方式自然就是发起种族歧视,将犹太人关进集中营,用犹太人的财富来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当然这一步也只是杯水车薪,能解决一时的困境,却没有办法真正将巨大的经济窟窿填满。
经济危机
在经济崩溃的边缘,德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产阶级的财富缩水,工人阶级的就业困难,农民的生活艰难,甚至连军队也面临着物资短缺和士气低落的问题。这种全面的社会危机,使得德国的经济恢复变得几乎不可能。而德国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大搞基建,加大对内投资,加大货币发行量等等宏观举措。但是纳粹政府的公共支出太多了,而且好大喜功的希特勒政府还要大力投资打造装甲部队,这笔开支德国财政很难承受。
不仅仅是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的日子也很难,与德国因为赔款而导致经济崩溃的原因不同,因为一战之后,整个世界的消费市场远不如一战之前的辉煌,消费降级之下,欧洲主要的工业大国英法就面临了巨大的产能过剩问题。首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部分国家取得了独立,再加上美国在一战之后强势崛起,迅速抢夺全球市场,导致了英法等国的全球市场萎缩。而产能过剩势必会造成通货膨胀,然后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受到伤害的工人阶级,相继拿起手中的武器,向政府索要生存的权利,整个欧洲工人革命风卷云涌,各国为了镇压革命和安抚民众,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效果并不好。
饥饿大游行
就比如英国,作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国,在整个1920年代,英国的失业人口常年保持在一百万左右,大萧条自然火上浇油,1933年英国的失业率更是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二,或者说三百万失业者。1922年秋天起,到1936年期间,英共组织了六次“全国饥饿游行”,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之后,随着美国经济泡沫被戳破,地产泡沫引发的信贷危机,华尔街一片狼藉,直接将整个欧美世界的经济搅乱,不过好在英国和法国有着广袤的殖民地,可以帮助本土缓解很多经济上的压力,毕竟通过压榨殖民地,让利益回流,可以短期内解决国内的产能过剩。
德国发动二战
但是后起之秀的意大利和德国就不同了,因为没有殖民地作为缓冲,只能通过内部消化来解决这些巨大的,巨大的困难,让他们都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那就是纳粹独裁,他们以集权的方式对内大搞基建,加大民生投入,以高额的财政赤字,来扭转民间经济的发展。但是这样的发展到最后,就是国家资不抵债,被迫开始侵略战争,所以意大利开始入侵埃塞俄比亚,而德国不断蚕食周边的小国。
虽然二战造成了人类文明的巨大破坏,也给全世界百姓带来了无法弥合的创伤,但是二战却真真实实解决了很多经济问题。
解决产能过剩
首先,真正可以实现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战争是消耗资源的过程,战争拼的是国力,也就是所谓的生产力。它能极大地拉动内需,大量消耗产品,推动生产,推动消费,更大性地利用生产力,减少失业率。同时,战争可以将产能过剩的民用工业转为军事工业,可以有效解决产能过剩引起的通货膨胀。
然后,战争能转移人民视线,减少内部矛盾,减少大众对国家的压力,也可以让全国各方势力团结,进而提升国家和政府的集权能力。战争也是加大利用剩余劳动力地过程,可以进行大量征兵,相对地提供了另类职业。
还有,战争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资源的掠夺,发动战争的本质也是一个掠夺的过程,在战争中,可以从他国中获益,获得更大的财富与资源,也来缓解国内经济危机,形成一个经济发展矛盾解决的闭环。
最后,战争势必会造成大量的固定资产被严重破坏,战后重建又是一笔巨大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完全可以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当一个世界性大国的经济崩溃,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和产能过剩压力时,这个国家很有可能找机会发动一场战争。
对!当年小日本就是这么干滴,幸亏老美出手打服了它![抠鼻]
德国经济危机那部分胡说八道,夹杂私货太明显。其他部分大多还是有点道理的。
现在打工越打越穷。所以要通过赌博来发财改变生活改变自己
战争是由经济危机引起的原因但不是化解经济危机的方法。二战发起战争的德国,日本最后都败得丧权辱国,而坐收渔利的却是美国。大国搏弈搏得是艺术而不是蛮力。
震惊世界的伟大结论
纳粹为什么要39年开打,再不打就破产了。凭本事借的钱干嘛要还。纳粹,大毛好多贷款是米国给的,就是为了打击英法
这像伙是卖杂货的?不是卖军火玩具的?
我觉得再未来的世界,将出现二个半超级大国,东方一个,欧洲一个,还有半个酒鬼,美帝肯定被肢解
西方经济危机全部都是人为造成的贪婪成性
从一战犹太人就在慢慢蚕食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