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吃完酒菜,丢下一块碎银子就走,为啥小二乐呵接过却从不数钱?

熠书史话 2024-09-27 22:40:43

在古代,繁华的街巷中,酒楼茶肆林立,是文人墨客、江湖侠客乃至寻常百姓聚会小憩之所。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阑珊之时,这些地方便成了故事与传说的温床。其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场景:食客们酒足饭饱之后,随手掷下一块碎银子,便潇洒离去,而店小二则笑眯眯乐呵地接过,似乎从不急于细数那银子的分量。难道不怕给少了吗?

首先,要理解这一现象,需从古代的货币制度说起。在明清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之一,与铜钱、宝钞等并行使用。然而,由于铸造工艺的限制和流通中的磨损,市场上流通的白银多以散碎银两、元宝等形式存在,大小不一,重量不等。这种非标准化的货币形态,使得直接称重成为判断其价值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于经验丰富的店小二而言,仅凭目测与手感,便能大致估算出银两的重量,进而判断其价值是否足以支付餐费。

再者,古代酒楼所接待的顾客身份各异,从达官显贵到市井小民,不一而足。对于那些身着华服、气宇轩昂的顾客,店小二往往不会过分计较银两的多少,因为这类顾客往往出手阔绰,不屑于为几钱银子斤斤计较。而对于普通百姓,一般是拿不出银子的,多数都是以铜板为主要货币,而古代虽然历史时期不同,银子兑换铜板的比例不同,但大致上一两银子也能兑换1000文。平常百姓一顿饭也就几文钱,甚至都花不了。

其实在古代能收银子的商家并不多,一般的小店根本就找不开的,古代银子一般是50两,10两和5两的元宝银锭,一般像小本生意一个月也就赚个几两银子,只有大店才会有银子交易,因为一顿饭不会太便宜,那都是酒席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影视剧中,几样小菜吃完后都是直接丢个碎银子,直接走人,是完全够付钱的。

但是要说明一点,碎银子并不是元宝,碎银子的产生也是为了方便交易,不然就算是最低5两银子,吃顿饭按100文吧,让店家找你4900文钱吗?估计你也拿不动。但是影视毕竟是影视,真实的历史中,能收银子的店家其实都是有专门的戥子,这个工具就是用来称银子重量的。其实并不是用手一掂量就完事了,除非给元宝。再想想慈禧时期各种条约赔款,我们丢失数亿两白银,那该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

趣说历史故事,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奇葩历史,野史传说,别太认真,有时你认真那你就太傻了,看历史故事,感悟生活,欢迎大家订阅熠书史话,参与评论,与小编一起品读真假历史故事。

0 阅读: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