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寒天全国气温大回暖,有何预兆和影响?看看老祖宗怎么说

读书文史 2025-01-19 00:08:08

【未经授权,请勿搬运,需要开白请联系后台】

文 | 读书君

今日是公历的1月19日,从时间上看,已经进入了四九寒天的第三天。然而,罕见的是,四九寒天到,全国多地气温却反向回升,大幅度回暖,雨雪天气难寻!

这让不少人感到担忧,这究竟是什么预兆呢?对后续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也许,我们可以从老祖宗留下的俗语和农谚中略窥一二,一起来看看吧!

一、何为四九寒天?

四九寒天,是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源自古老的“数九”习俗。关于它的计算方法,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多次提过。

四九寒天,即冬至后的第四个九天,通常处于大寒节气前后。按照民间传统的说法“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天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段,因此有了“四九寒天”的说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九寒天与许多民间习俗和节日紧密相连。例如,腊八节常常与四九天重合或相临近,为此民间有喝腊八粥、冬补等习俗,以祈求身体健康,家人平安。

此外,四九寒天还是一个特殊的节点,为此,在民间,人们常常将四九寒天的天气变化视为一种预兆,用来预测来年的气候趋势和农业生产情况。

而今年的四九寒天,和往年不同,不仅没有迎来大降温,反而反向升温。根据中国气象网的天气预测,部分地区甚至打破同期最暖纪录,比如江南、华南等地区,最高气温将普遍超过20℃。

读书君身处的广西地区,白天温度达23~25℃之间,身着单衣即可过冬,给人一种开春初夏的感觉。不少地区的人们感慨,“暖得不像四九”!

那么,对于这样“异常”的天气,民间都有哪些说法和总结呢?

二、四九寒天,气温大回暖,有哪些俗语预测?

1.四九不下雪,来年耕牛歇

这句俗语意思是如果四九无雪,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如果四九无雪,意味着土壤水分不足,来年春季可能干旱,进而影响春耕,导致耕牛无事可做。

2.四九不下雪,五九旱接着

这句俗语和前一句俗语相似,强调了四九无降水对后续天气的影响。即如果四九不下雪,那么五九大概率也会持续干旱,严重影响土壤墒情,不利于农作物越冬和春季返青。它警示人们要警惕干旱天气的持续和蔓延。

3.三九不冷看四九,四九不冷年后冷

这句谚语是说如果三九不够冷,那么看四九,而如果四九也暖和,早春的时候则需要注意,可能有“倒春寒”的发生。这样的天气对庄稼十分不利,冬天暖洋洋的,病虫害将会大量繁殖。

再加上冬天雨水少,土地干旱,到了早春,倒春寒伴着干旱,庄稼最遭罪,其生长和发育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4.四九晴了天,农民一年闲

意思是如果四九期间天气晴朗且温暖,那么来年农民朋友可能会比较清闲。为什么呢?原因很好理解,因为四九晴且暖,往往意味着整个冬天雨雪少,冷空气不活跃,从而形成一个暖冬。

而暖冬对农业生产及农事活动有较大的影响,如导致土壤墒情变差、病虫害增多、农作物生长周期紊乱等,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5.四九太阳照,九九棉衣脱不掉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四九天气晴朗、阳光充足,可能是个暖冬。但后续天气波动大,九九时气温仍不稳定,不可因四九短暂暖和就过早减衣。它提醒人们,尽管四九天气暖和,但冬天还远没有结束,要警惕后续可能出现的寒冷天气。

6.四九不冷,虫害不浅

这句俗语直接指出了四九天气暖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即来年虫害几率大增。因为四九时节本应寒冷,有助于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卵和病菌等,为来年的农作物生长,创造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而如果四九天气暖和,地里的病虫害不仅存活且大量繁殖,对农作物构成威胁。

三、读书君说

从以上的俗语、农谚分析中可以看出,四九天气暖和,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当然,虽然这些俗语、农谚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是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客观上说,四九寒天气温大回暖,的确可能会打乱农作物的生长节奏。气温异常偏高,会致使农作物提前打破休眠状态,如小麦提前返青、果树过早发芽等。

而这种提前生长并非好事,因为此时的暖只是暂时的,后续一旦遭遇冷空气,提前生长的作物抗寒能力降低,极有可能遭受冻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减产或绝收。

此外,在暖和的四九天气下,害虫和病菌活跃度增加,大量繁殖,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来年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增加农民的种植成本。另外,四九寒天气温大回暖,可导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因为暖冬往往导致降水减少。

所以,整体上看,四九寒天气温回暖,并不是好事,它提醒我们警惕极端天气的发生,注意可能出现的干旱、倒春寒等现象,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进行应对。如提倡节约用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信息等,以尽可能降低风险和损失。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