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场防疫隔离区,人员车辆消毒通道,生物安全三级预案,防控体系要健全

小俊养殖 2025-02-21 14:19:19

鹌鹑场防疫隔离区,人员车辆消毒通道,生物安全三级预案,防控体系要健全

在众多家禽养殖品类中,鹌鹑作为小型禽类,以其生长周期短、繁殖力强、饲料转化率高、肉质鲜美等特点备受养殖户青睐。据相关数据显示,鹌鹑生长速度较快,从出壳到上市,一般只需 40 - 50 天左右,而在良好的养殖管理下,产蛋鹌鹑每日产蛋量能达到 0.8 - 1.2 枚左右,每年产蛋量可达 250 - 300 枚。这一高产蛋率意味着养殖户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

不过,在鹌鹑养殖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痛点。就拿防疫来说,鹌鹑养殖规模有大有小,不管是小型的家庭式散养,还是大规模的养殖场,一旦发生疫情,传播速度非常快。就拿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网友分享的经历来说吧,有位南方的养殖户,他养了一万多只鹌鹑。有一年南方的夏季特别湿热,这种湿热的气候环境本就有利于病菌滋生。养殖场的防蝇防蚊措施没做到位,结果导致一批鹌鹑感染了疾病。没几天,整场鹌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症状,死亡率很高,养殖户损失惨重。

在北方干冷的环境里,虽然一些病菌不容易存活,但冬季养殖场相对封闭,通风和保暖需要平衡。像德州有个鹌鹑养殖场的李老板,以前冬季为了保暖,封闭得太严实,舍内空气不流通,结果出现了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这不仅影响鹌鹑生长发育,还造成了一定损失。

而且鹌鹑养殖对饲料的要求比较高,虽然鹌鹑耐粗饲,但要想长得好、产蛋多,饲料营养搭配不能马虎。要是饲料营养跟不上,鹌鹑就容易生病,影响养殖效益。另外,鹌鹑好动,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像养殖密度太大或者突然的噪音等都可能让鹌鹑产生应激,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疾病。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说咱养殖场的防疫隔离区、人员车辆消毒通道以及生物安全三级预案这些防控体系了。就拿我认识的东北地区一位养殖户张大哥来说,他在当地算是规模比较大的鹌鹑养殖户了。张大哥特别重视防疫工作。他养殖场的防疫隔离区设置得很科学。隔离区跟养殖区完全分开,中间有个缓冲带,缓冲带宽好几米。进入隔离区有严格的规定,只有经过消毒、登记的人员才能进去。而且隔离区对进出物资也有管理,饲料、药品等物资都得消毒后才放进去。

人员消毒通道那是必不可少的。我参观过张大哥的这个养殖场,人员消毒通道里配备了多种消毒设备。进入养殖场的人得先换衣服鞋子,在消毒垫上踩一踩,然后通过喷雾式消毒设施,全身都要喷到消毒药水,头发、裤脚都不能落下。工作人员每天还得换工作服,统一收集起来清洗和消毒。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是挺麻烦的,但为了养殖场的健康安全,这些工作都得认真做好。

车辆消毒通道也不能忽视。鹌鹑养殖过程中,车辆的进出挺频繁的,拉鹌鹑的、送饲料的,各种车辆都有。这些车辆在进入养殖场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喷洒消毒。张大哥养殖场的车辆消毒通道有专门的消毒药水喷洒装置,车身、轮胎还有底盘,都得消毒干净。而且定期还会换消毒药水,防止病菌产生耐药性。

在生物安全三级预案方面,张大哥的养殖场也做得比较到位。预案里明确了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比如发现病鹌鹑怎么隔离,怎么上报,怎么消毒等。遇到大规模疫情,还会组织人员疏散,设立封锁区,防止病菌传播到其他地方。

不过,各地养殖场的情况不太一样,防控体系也不能照搬。南方的一些养殖场,由于气候湿热,消毒工作得定期重点进行,还得注意防潮防蚊虫。北方冬季养殖场,人员车辆消毒要注重不要让消毒剂结冰或者产生有害反应。

而且,咱们养殖场周围的绿植配置也能对防疫起到一定作用。比如说,薄荷这种常见绿植,能散发出清凉的气味,有一定驱蚊作用。还有一些像香蒲,对一些小虫子也有驱赶效果。相比之下,紫茉莉和夹竹桃这两类绿植就得小心了。紫茉莉虽然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它全株有毒,万一动物不小心吃了或者接触到,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夹竹桃更是毒性很强,它在一些地方常用于园林观赏,但不能放在养殖场周围。在北方,耐寒的绿植像沙棘,不仅耐寒还很耐旱,能在冬季给养殖场边缘带去一些独特的生态作用,阻挡一些风沙,而像南方的榕树这种,在北方就不适合种,因为北方的干冷气候可能让它生长不好。

另外,我还了解到一些北方的养殖场老板的经验。有个河北的大哥,他的鹌鹑养殖场就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来设置养殖区。他在一个小山脚下,地形比较低的洼地附近没种啥会引来虫子的果树,避免虫子把病菌传给鹌鹑。而且他在山坡的一侧设计了通风道,利用地形优势来增加空气流通。

在南方的湿地养殖场周围,可以利用芦苇等耐湿植物营造生态环境。芦苇对湿度的调节有一定作用,同时也能吸收部分有害物质。相比之下,北方不能依靠芦苇这样的喜水植物来调控养殖场湿度和空气质量,更多的是通过人工搭建的一些遮棚来保持湿度平衡。

在养殖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养殖人员素质的提升和养殖技术的培训。就拿山东的一个小养殖场来说,以前养殖户对鹌鹑养殖的一些基础防疫知识不太懂,结果出现了疾病传播问题。后来参加了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学习了正确的防疫知识和养殖管理技巧,养殖场的效益就慢慢好起来了。

从长期来看,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完善防疫隔离区、人员车辆消毒通道,同时将生物安全三级预案不断细化和更新。比如每隔两三年,就得重新评估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状况,结合新的养殖技术,检查生物安全三级预案是否能有效应对。而且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我们的养殖理念、防控措施都要不断优化。

现在养殖市场竞争很激烈,鹌鹑养殖也不例外。要是在养殖过程中,某个环节的防控措施没做好,鹌鹑健康出了问题,产蛋率下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就会受影响。所以,养殖户们在养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得严阵以待。

最后我想说,鹌鹑养殖在很多地区都是比较有前景的产业,但养殖过程中的防疫防控工作确实是任重道远。那各位养殖户朋友,你们在日常养殖管理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独特的问题,或者有什么特别好的防疫管理经验可以分享呢?希望大家都能互相交流交流,毕竟把这些好的经验分享出来,对整个鹌鹑养殖行业的发展都有好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