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海归间谍论"掀起舆论风暴。
2025年4月,71岁的董明珠以全票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却在股东大会上抛出震惊言论: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当这位商界传奇人物以无法辨别风险为由宣布将人才培养限定于国内高校时,会场内爆发出一阵夹杂着愕然与附和的复杂笑声,随即登上热搜榜首。

这场言论风波背后折射出格力近年发展的深层焦虑。数据显示,2024年格力芯片业务利润率仅20%,远低于华为海思的50%。尽管企业研发团队超1.3万人均来自国内院校,但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其创新速度已明显滞后于吸纳海归人才的华为、小米等企业。

董明珠的极端表态被业界解读为对多元化转型受阻的应激反应。该言论立即引发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防范技术泄露确有必要,反对者则痛斥其污名化550万归国人才。胡锡进等意见领袖指出,这种身份歧视不仅违背劳动法,更与中央聚天下英才政策相悖。

值得玩味的是,格力多位高管实则有海外背景,这种言行矛盾削弱了其说服力。专家建议企业应建立科学风控体系,而非简单排斥群体。华为通过背景审查、模块化研发等机制,在15万员工中保持20%海归比例的同时保障技术安全。正如《新京报》评论所言,防范风险不应筑起高墙,而需培养辨别真金的能力。

这场风波终将考验格力如何在坚守自主创新与拥抱全球人才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