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儿媳虐待退伍老兵,后来国家补贴老兵30万,儿媳怎样对待他?

鼠博士文史 2022-12-05 23:13:54

1973年的一天,一名而立之年的男子,带着妻子和儿子来到了河北的一个小村庄。

起初,男人年轻,日子也过得和和美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能再为家里做事的男子遭到了儿媳的嫌弃。

“老不死的,不能帮家里做事不说,还要吃我们的,喝我们的,你别和我们住在一起了,去睡村口的破屋吧……”

就这样,男人拖着受伤的腿,在儿媳的谩骂之下,来到了村口的小破屋。

本以为男子的一生就这样了,谁能想到,后来事情发生了反转……

2020年,这个小村庄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当地政府的官员,他们在找寻一个人。

询问半天之后,工作人员走进了那间破屋。见到老人,工作人员激动地握住老人的双手,“大爷,感谢您啊,您对我们祖国做的贡献太多了,祖国为了感谢您派我们来慰问您啊,这是国家发的30万,您拿好,之后……”

这个老人到底是谁?政府人员为什么亲自前来慰问?拿到国家补贴的30万元后,他那个刻薄的儿媳又将怎样对待他呢?

1)父母双亡,年少参军

1942年,孙顺明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小村庄,那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兵荒马乱、遍地硝烟,每家每户的日子都不好过。

尽管孙顺明的家庭不富裕,但是却有着一对十分爱他的父母。父母虽是农民,但将最好的一切都留给了孙顺明,给予他充足的关心与爱。但这样的生活,孙顺明仅仅享受了5年。1947年,孙顺明的父亲突发重病离世,留下孙顺明和母亲相依为命。

生活的重担都落到了母亲肩上。他的母亲不仅要下地干活,还要照顾孙顺明的生活。忙里忙外,一个女人,撑起了整个家庭。

孙顺明虽小,但却十分懂事,“娘,您先休息一下吧,顺明也可以帮您的,我已经长大了,是男子汉了……”每当母亲劳累的时候,孙顺明就会走到母亲的跟前,用小手给母亲捶背捏腿……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孙顺明8岁那年,母亲干完农活回家,实在是没有力气说话了,便躺在了床上,“顺明,乖啊,娘今天累了,睡一会就起来给你做饭吃……”母亲拉着顺明的手,对他说道。

但是,这一次,母亲再也没有站起来……

等顺明反应过来,母亲的脸已经没有了血色,身上的温度也渐渐褪去,“娘,娘,娘你醒醒,你怎么了,您睁开眼看看顺明呀……”顺明已经懂事了,他知道母亲身子逐渐变冷意味着什么,他小小的手使劲地摇晃着母亲逐渐变冷的身子。

这时候的孙顺明多么希望母亲只是睡着了,很快就会起床给自己准备美味的饭菜。他想要留住母亲,于是飞快跑出去找医生,但微薄的积蓄根本请不起大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离开。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孙顺明没了父母,还有看着他长大的村民。尽管自己也挣得不多,但善良的村民们也愿意给孙顺明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母亲去世那天起,孙顺明开始了吃百家饭的生活。虽然村民愿意帮助他,但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人,小小年纪的他尝遍了人情冷暖。

1953年,孙顺明11岁。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胜利,远在河北的孙顺明也听到了这个消息。此时的他手里拿着锄头干活,看着村子里到处张灯结彩,他也为祖国高兴。

从这以后,他便开始向往军旅生活。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五年,志愿军回国。此时的孙顺明刚好离开了小村庄在外面打拼,也正是这时,他看到了志愿军回国的盛状。

尽管历经了长途跋涉,但志愿军的脸上是挥之不去的自豪与光荣。孙顺明便在内心默默发誓:我也要参军,为祖国做事。

因此,16岁的孙顺明,走进了县内的征兵处。但孙顺明不识字,口述时,登记员写错了他的名字,这也是后来,国家找寻他很久才知道他的原因。

2)报效祖国做英雄,晚年却惨遭儿媳虐待

孙顺明成为军人后,被组织分配到了福建,成为了一名工兵。但命运多舛的他又赶上了中苏决裂,中国失去了苏联的帮助,便决定自己研究核武器。

那个时候的孙顺明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要服从命令,我也不知道我去了哪里,只知道我的任务是和伙伴们一起挖山洞……”

挖山洞的日子可不好过,那个时候没有机器,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虽然那个时候的孙顺明才十几岁,但他却耐着性子,不喊苦也不喊累,一直默默干着。

哪怕手上布满了血泡,他也没有喊过一声苦。“孩子疼吗?”领导见到孙顺明的双手,询问他,“没事,我不疼……”但,真的不疼吗?

经过大家的努力,一条长达20多公里的山洞诞生了。孙顺明后来才知道,他参与的挖山洞活动其实是国家著名的816工程。完成挖山洞的任务后,国家看中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先后将他派往了西北地区和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地区海拔高,孙顺明从小在平原生活,高反很严重。再加上喜马拉雅终年积雪,孙顺明的工作难度十分大。

但是孙顺明却不管条件的艰苦,只顾完成祖国交给他的任务,在边境巡逻。当时,新中国还没有稳定,印度对我国西南地区频繁挑衅。

1962年,印度不顾情面,直接越过“麦克马防线”,朝中国开枪,许多边防将士倒在了喜马拉雅山上。毛主席马上下达自卫命令,拿起枪杆子维护自身安全,孙顺明也加入了作战的军队。

由于战争爆发突然,支援部队无法快速抵达,印军的人数又远远多于我国,形势十分危险。但孙顺明和同事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然而,枪膛里的炸弹总有用光的一天。白雪皑皑的土地上,洒满了滚烫的鲜血,老班长看清了形势,这样下去只能全部阵亡……

“孙顺明带上存活的兄弟跟我走……”在老班长的带领下,他们躲进了一个山洞,等待援军的到来。

印军没有了阻挡,开始前进,眼见就要找到几人的藏身之地,孙顺明握住手里的枪,死死地盯着外面,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就在他刚要开枪的时候,援军到了!在这之前孙顺明就已经负了伤,老班长和战友都劝他去后方休息,现在援军来了,已经没有那么危险了。“没事,你们不用担心我……”孙顺明扯下腰间的一块布绑住受伤的地方又来到了前线。

战场上一切都是无情的猛兽,冲在第一线的孙顺明被子弹打中了腿。一直奔驰在战场的孙顺明被这突如其来的疼痛摔到了地上。

老班长见状,马上扶起他,让他马上转移。孙顺明抬头看了看眼前的情况,自己不能就这样走了!他忍着疼痛,直接挖出嵌入腿里的子弹,汗水已经浸湿了衣襟……

将血简单清理之后,孙顺明又进入了战场。经过几次战争后,印军停火,在战场上厮杀了多年的孙顺明选择了退役。此时的他,已经成了亲人,还有了两个儿子。

拿着军队发的补贴,他携妻带子回到了久别的家乡。

当地的村民都知道,当年吃百家饭的娃娃长大了,还混得不错,房子也建得好。有难处的村民都上门来借钱,孙顺明也来者不拒,有钱就借,绝不吝啬。

后来,孙顺明的妻子去世,他一个人将两个孩子拉扯长大。最后花尽所有的钱,给孩子建房子娶媳妇。做完这一切,孙顺明以为自己可以享福了,没想到,这却是噩梦的开始。

为了生存,两个儿子选择外出打工,跟着儿媳的孙顺明却受尽了嫌弃。“老不死的,什么都不做还霸占着地方,家里本就不富裕,还要养着你……”那段时间,几乎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儿媳叉着腰指着孙顺明谩骂,最后,还将孙顺明赶到了村口的破房子里。

村民见状,将情况告诉了在外面工作的儿子,儿子居然不管不顾,看着自己的妻子将父亲赶出家门……

村民见状只得摇头,“顺明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操劳了大半辈子就生了这样两个玩意儿……”他们也只等尽自己所能给孙顺明一点帮助。

3)政府补贴老兵,儿媳回心转意

本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国家如此重视对军人的奖赏。政府那边一直在寻找孙顺明的下落,将国家准备的津贴补给他……

由于登记的名字是错误的,工作人员一直没有找到他。直到2020年,一群人开着车,来到了河北的这个小村庄。在那间破屋里面找到了衣着破烂、神情阴郁的孙顺明。

工作人员眼含泪水,观察了周围的环境,拉着孙顺明的手,“大爷,这些年你受苦了,这是国家给老兵的福利,一共有三十万元钱,此外,每个月您还有2000元的生活补助,您拿着,好好照顾自己……”

孙顺明瘦骨嶙峋的双手,颤抖着接过工作人员手中的补助,“感谢,感谢国家对我的照顾,谢谢你们大老远地跑来给我送补助,太感谢了,都这么多年了,真没有想到,国家还想着我……”

“您是我们国家的大功臣,当然要好好对您……”

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孙顺明拿出了一个小箱子,里面全是自己的荣誉,他再次穿上军装,将勋章佩戴在身上,留下了一张照片……

儿子儿媳见孙顺明又有钱了,心思也多了起来,经常到孙顺明跟前晃悠,希望将他接到家里一起生活。

经历过“被赶出家门”的孙顺明对于这一切已经漠然了。他拿出政府补贴中的20万,捐给了这个给自己带来温暖的小村庄,最后留下了10万元给自己养老。

孙顺明的一生历经了种种磨难。父母双亡,流离失所,靠着百家饭长大。青年选择上阵杀敌,遍体鳞伤,而立之年回归故土,后半辈子都在为儿子操劳,却被儿媳赶出家门。

被赶到破屋之后,孙顺明也曾十分绝望,但是当过兵的他还是挺了过来,“战士,最不害怕的就是吃苦!”保持着这样的信念,加上街坊邻居的帮助,孙顺明坚持了下来。

也幸好,国家还记着他。

这个曾经为了国家奋斗的老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