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655年的大唐,一场关于皇后的风波正在酝酿。
司空李勣回到府邸,满脸愁云。
1、圆滑。
他的儿子见他如此,忍不住问道:“父亲,您一向足智多谋,何事让您如此忧心忡忡?”
李勣叹了口气,缓缓道:“皇上要换皇后,褚遂良等人坚决反对,我夹在中间,实在是左右为难。”
儿子不解:“皇上要换的皇后,可是那武则天?”
李勣点头:“正是。皇上与武则天早在太宗时期就暗生情愫,如今皇上登基,自然想立她为后。但这事触动了朝中许多老臣的利益,尤其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他们坚决反对。”
“那父亲您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儿子追问。
李勣沉思片刻,道:“皇上的心意已决,非武则天不可。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势力庞大,若强行立后,只怕会引发朝野动荡。我虽为司空,但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正当父子俩交谈之际,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仆人急匆匆地闯入,气喘吁吁地说:“大人,不好了!褚遂良等人在宫门外跪了一夜,请求皇上收回成命!”
李勣闻言,眉头紧锁。
他知道,这场风波已经愈演愈烈,必须尽快想出对策。
几天后,皇上召见李勣,询问他的看法。
李勣心中早已有了主意,但他并没有直接回答皇上的问题,而是反问道:“皇上,这是您的家事,还是国事?”
皇上一愣,随即明白了李勣的用意,笑道:“自然是家事。”
李勣点点头,道:“既是家事,皇上又何必征求朝臣的意见呢?您只需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即可。”
皇上听后,茅塞顿开。
他明白了李勣的用意,也下定决心要立武则天为后。
不久之后,武则天正式被册封为皇后,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则因反对立后而被贬出京。
2、选择。
有人说,李勣在皇权斗争中首鼠两端,似乎做人不够地道。
但这样的评价未免过于片面。
在权力的漩涡中,李勣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和深谋远虑。
他明白,自己虽贵为托孤之臣,但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相比,自己的地位并不稳固。
长孙无忌是皇上的舅舅,褚遂良则是秦王府的老臣,他们有着深厚的背景和势力,可以倚老卖老。
而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皇权的牺牲品。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勣选择了做“骑墙派”。
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立场,而是他更懂得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保全自己,同时也为朝廷的稳定尽一份力。
李勣正是用这样的智慧,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自己的一笔。
他的选择,虽然看似不够坚定,但却充满了对大局的考量和对自身的保护。
领导问你的看法,千万别说实话,聪明人这样应对!
应对领导询问的2个秘诀。
第一、避实就虚,以退为进。
当领导询问你的看法时,不必急于给出直接的答案,特别是当问题涉及敏感或复杂的决策时。
李勣通过不直接回答皇上关于立后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引回到皇上的家事范畴,巧妙地避免了直接对抗,同时也为皇上留下了自主决策的空间。
职场中,我们时常会遇到领导或上司的询问,他们希望听到我们对某个项目、某个人、某个决策的看法。
但有时候,直接给出答案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记得有一次,我所在的团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项目选择,领导希望我们给出意见。
这个项目涉及多个领域,风险与机遇并存。
在团队讨论中,我发现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而我个人也持保留态度。
面对领导的询问,我并没有直接表达我的担忧,而是先询问了领导对这个项目的期望和目标。
通过引导话题,我成功地让领导更多地思考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于我的个人看法。
在领导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后,我才委婉地提出了我的担忧,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我强调,这些方案只是我的个人建议,最终的决策还需要领导来定夺。
通过这种方式,我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又没有直接对抗领导,保持了团队的和谐氛围。
所以啊,在职场中,我们不必总是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有时候,通过引导话题、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领导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第二、点到即止,留有余地。
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不必过于详细或深入,点到为止即可。
李勣在回答皇上时,并没有深入讨论立后的利弊得失,而是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既避免了直接冲突,也保留了回旋的余地。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时常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但有时候,过于直接或深入的表达,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适或产生误解。
有一次,我和朋友在讨论一个热门话题时,我发现我们的观点存在分歧。
我并没有急于表达我的立场,而是先询问了朋友的看法,并认真倾听他的观点。
在了解了他的想法后,我简单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强调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对错。
通过这种方式,我成功地避免了与朋友之间的直接冲突,同时也保持了友好的交流氛围。
朋友也感受到了我的尊重和理解,我们之间的友谊并没有因为观点的分歧而受到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不必总是追求自己的观点被对方接受或认同,有时候,通过简单表达、尊重对方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冲突。
同时,这种策略也可以让我们在表达观点时更加谨慎和客观,避免因为过于直接或深入的表达而伤害到他人。
就像当唐高宗私下询问李勣关于立后之事时,李勣巧妙地回答:“这是陛下的家事。”这句话背后,蕴含了李勣的深思熟虑和明智选择。
李勣深知,与领导斗,尤其是在皇权斗争中,往往没有好的下场。
他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虽然尊贵,但与皇权相比,依然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他选择避免直接卷入这场纷争,而是将问题巧妙地推回给皇上,强调这是皇上的家事,应由皇上自己决断。
这样的回答,既显示了李勣的智慧和机智,也展现了他对皇权的尊重和敬畏。
通过这样的方式,李勣成功地避免了与皇上的直接冲突,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这种高情商的沟通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