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沈地区气温起伏较大,不少人纷纷中招感冒发烧。发热其实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但面对发热,何时该吃退热药、怎么吃,让许多人困惑不已。今天,丹东市第一医院药学部药师为大家详细科普一下发热患者服用退热药及对症处理的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当腋窝温度达到38.2℃以上,或者虽未到38.2℃,但出现明显精神状态不佳,如烦躁、失眠、精神萎靡等情况时,就可以考虑服用退热药了。过早服用退热药可能会掩盖症状,不利于疾病的诊断。
在发热初期,很多人会选择OTC(非处方)药物进行自我药疗。常见的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退热药一线用药也是这两种,且退热效果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其中,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月龄及以上儿童,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及以上儿童。服用退热药时一定要严格按剂量服用,否则可能会引起肝脏损害。
如果吃了退热药后很快又烧起来,该怎么办呢?药师表示,若吃药后退热时间较短、很快又发热,建议辅以物理降温。可以将退热贴贴在额头,或者用酒精或温水擦拭关节窝、前胸等部位20分钟左右来散热。不过,如果吃药能解决问题,就不用擦拭,毕竟发热时擦拭降温的体验感并不好。
特别提醒,儿童发热时,建议使用说明书中有明确儿童用量的退热药,这样更方便准确把握使用剂量。另外,有些复方制剂感冒药与退热药同服时,一定要查看说明书,确认其中是否含有相同的退热药成分,避免重复使用导致药物超量。同时,不推荐同时或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
掌握正确的退热药使用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发热。但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症状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作者 丹东市第一医院 药学部 康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