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海第161海里:《我的吊带裙》,邬霞著;小马过河出品。印象里是七、八年前的春节前夕,我在网络上观看了一部由吴晓波总策划,秦晓宇、吴飞跃共同执导的非虚构电影作品《我的诗篇》,是一部充满诗意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电影,获得了难得的体验。相较于当下流行的各类剧情影片,没有搞笑的桥段、没有高能的剧情、没有大流量明星,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了时代大背景下的乌鸟鸟、陈年喜、邬霞、老井等六名打工者,他们漂泊于故乡与异乡间,忙碌于幽深的矿井或轰鸣的流水线,饱经人间冷暖。
现实地讲,这6位若仅是以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工种打工者的身份出现,可能你连余光都不会投去,他们似乎生活和工作在社会的“边缘”,众人最简单的关注都不会有。但若他们并不甘于简单的机械化劳作或体力的出卖,他们还有一双发现生活中艺术的双眼,有一颗被诗意填满的内心,便会以诗言志,将枯燥乏味的打工日常幻化诗意,将有爱有恨、有悲有喜、有死亡也有新生的生活片段剥离,以诗歌陈诉,化作动人的诗篇。在这部影片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到了他们,在《微尘》《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出版后,越来越多人关注到整日开山打眼、炸裂岩石的陈年喜,钢铁般的工人内心也有温柔的一面,当炸药炸裂开,他会想起写给妻子的诗,“我水银一样纯净的爱人,今夜我马放南山”。而我也关注到影片的另一个视角,那个如微弱烛火般的女工人,在灯火通明的包装车间里,生产的服装仿佛漂浮在溪流中,漂泊过一个个流程和工人的双手,枯燥乏味机械。
但邬霞并不这么觉得,她的手上行云流水般地操控着滚烫的熨斗,熨烫着一件件吊带裙的褶皱,塑造着应用于“美丽”上的裙摆,也因此在不断地塑造起自己热爱的美丽,同时内心在谱着诗篇,“包装车间灯火通明,我手握电熨斗,集聚我所有的手温,我要先把吊带熨平,……,陌生的姑娘,我爱你。”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实的心灵和苍白的语言,但诗歌中字字句句都是邬霞内心填满的诗意和对不一样生活的期待。历经几年沉浮,邬霞内心对更广阔诗意世界的向往对抗着囿于车间流水线上,她选择开启全新的人生,同时也得益于《我的诗篇》对她带来的诸多影响,那之后她参加很多知名节目,接受鲁豫等大咖的访谈,登上央视的特别节目,穿着吊带裙走过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红毯,被《三联生活周刊》《看电影》等媒体争相报道,获十大劳动者文学好书榜,深圳青年文学奖等奖项。
可以说自己的未来人生在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万千和她一样的内心充满诗意的工人带去希望。在诗意的表达之外,她又带着《我的吊带裙》一书来讲述曾经的岁月,以非虚构文学来呈现一个真实的“邬霞世界”,这是她真实走过的岁月与人生,她的经历是社会变化的一个真实写照,是观察发展与变迁的侧面直描,她的青春写满了工厂岁月,写满了自己曾真实经历的“打工”岁月。你会发现这是一种独特的纪实,随着社会大背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我们生活的环境日新月异,但其中的人似乎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去适应着环境的变化,城市在发展,曾经视为珍宝的主导产业,在此刻变成了“累赘”甚至说是制约发展的“毒瘤”,那些“装着”万千工人的工厂被外迁,真实有的被淘汰走向倒闭,这些地方变为平底后又拔地而起林立的高楼,而那些曾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工人却无法再融入这片土地的变化,而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改变。
吊带裙的主人们有万千种组成,她们形象地构成了一个群体,她们坚毅积极,我不知道是否恰当,我想将她们比作蒲公英,她们随风飘落在异乡,但她们努力扎根向下,汲取养分滋润自我的成长,更是积极向上,向着阳光照来的方向开花,更是在风雨中坚毅生长,期待着自己能成为又一颗饱满孕育的蒲公英,等待一场恰逢其时的风。《我的吊带裙》这就是她们的故事,21篇文字讲述内心最直接的渴望,融入都市、期待爱情、渴望婚姻,不灭的是对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