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里,有人说陈佩斯是“喜剧界的扫地僧”,这话听着有点意思,仔细想想还真贴切。
你瞧他,不争名夺利,埋头苦干几十年,愣是把喜剧玩出了新高度。
可怪就怪在,这位“扫地僧”级别的喜剧大师,从艺46年,国家一级大奖愣是没捞着一个。
这事儿,你说奇不奇怪?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70岁高龄的他,居然因为一句“应了戏,就得唱,这是祖师爷定下的规矩”再次翻红。
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
爹是明星,我却下乡?
1954年,吉林长春陈家添了个小子,取名陈佩斯。
他爹陈强,那可是当时响当当的电影明星,演的“黄世仁”、“南霸天”坏到让人咬牙切齿。
按理说,有这么个爹,陈佩斯的星途应该一片坦荡吧?
可偏偏事与愿违。
陈佩斯15岁那年,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
他不得不告别城市,跑到内蒙古插队,一待就是四年。
那日子,真叫一个苦啊!
吃不饱,穿不暖,风吹日晒雨淋,啥都得自己扛。
但是,就算生活再苦,陈佩斯心里那团“演员梦”的火苗,愣是没灭。
等政策一变,他立马跑去考文工团、话剧团,结果呢?
碰了一鼻子灰,全给刷下来了。
陈强看着儿子一次次受挫,心里那个疼啊!
他太知道这行有多难了,不想让儿子再吃这份苦。
可他又狠不下心,亲手掐灭儿子的梦想。
思来想去,陈强决定帮儿子一把。
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友,著名演员田华。
陈强亲自登门拜访,把儿子的困境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田华,恳请她帮忙。
田华听了,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没过多久,田华就帮陈佩斯在八一电影厂找了份工作。
就这样,陈佩斯总算正式踏入了演艺圈。
不过,刚开始那几年,他只能演些小配角,跑跑龙套。
直到1979年,机会来了!
陈佩斯在喜剧片《瞧这一家子》里当上了男主角,这才算在演艺圈露了脸。
陈强看儿子在喜剧方面挺有天赋,就建议他往这方面发展。
陈佩斯听了老爹的话,接连演了《夕照街》、《二子开店》等喜剧电影。
这些电影一上映,立刻引起了轰动。
陈佩斯塑造的小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成了一代人的经典回忆。
春晚红人,竟被封杀?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舞台上合作了小品《吃面条》,一下子火遍全国。
“小品”这个词,也成了这种幽默艺术的代名词。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吃面条》能顺利登上春晚,还真不容易。
当时,有领导觉得这个节目不够正式,不适合在春晚这种场合表演。
多亏春晚导演慧眼识珠,力排众议,才让观众看到了这出好戏。
之后的11年里,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欢喜冤家”,给春晚贡献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小品,像《羊肉串》、《姐夫与小舅子》、《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哪个不是经典?
那个贼眉鼠眼的“二哥”,那个老实巴交的“小舅子”,成了多少人难以忘怀的欢乐记忆。
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陈佩斯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对喜剧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独到的见解。
为了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他经常和导演组争论,力求每个细节都完美。
1988年,他在排练小品《狗娃与黑妞》时,大胆提出要用蒙太奇手法拍摄,可惜因为理念太超前,没能实现。
1995年,他更是把小品《赶场》搬到了大沙漠实景拍摄,开了户外小品的先河。
陈佩斯对喜剧的执着,影响和激励着后来的小品演员。
就连后来的“小品之王”赵本山,也把“为观众传递快乐”当成了自己的终身使命。
在聚光灯下,陈佩斯是万众瞩目的喜剧明星。
但在生活中,他却是个特别简朴的人。
旧衣服穿了好多年,一双黑布鞋能穿五六年,一件毛衣穿到起球破洞还在穿。
就连内衣裤,他都舍不得多买,晚上洗完第二天烤干了接着穿。
朋友们都笑话他,说他年纪轻轻就过上了“老头子”的生活。
但陈佩斯不在乎这些,他淡泊名利,只想追求艺术。
正是这种简朴的生活,成就了他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的魅力。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陈佩斯事业最红火的时候,却突然和央视闹翻了。
原来,陈佩斯发现,他和朱时茂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被央视下属公司做成了光盘售卖,还没通知他们一声。
这些作品,可是他们俩的心血啊!
怎么能说盗版就盗版呢?
于是,这对黄金搭档一怒之下把侵权公司告上了法庭,要讨回公道。
官司是打赢了,陈佩斯和朱时茂拿到了三十万元的赔偿。
但代价却是,从此和央视分道扬镳。
有人说,陈佩斯得罪了电视台的“大佬”,被封杀了;也有人说他太看重钱,得不偿失。
其实,陈佩斯离开春晚舞台,不仅仅是因为这件事。
更重要的是,他的表演理念和电视台的想法不一样。
他痴迷于喜剧艺术,总想创新,给观众带来更多惊喜。
但在那个年代,他的很多想法都太超前了,观众“看不懂”,领导也“接受不了”。
为了迎合大众口味,陈佩斯不得不一次次妥协,渐渐地,他对小品创作失去了兴趣。
更让他心灰意冷的是,1998年春晚彩排时发生的一系列舞台事故。
麦克风掉了,道具坏了,就连他的头套都不慎掉落。
这场意外频出的表演,成了陈佩斯告别春晚的最后一次亮相。
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和这个舞台,已经渐行渐远了。
告别舞台,隐居深山?
当陈佩斯陷入人生低谷时,是妻子王燕玲,用她的智慧和爱,点亮了他前行的路。
1999年,王燕玲拉着丈夫的手,来到了北京延庆的大山深处。
在这里,他们开始了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
其实,早在陈佩斯和央视闹矛盾的时候,王燕玲就悄悄拿出全部积蓄70万元,为丈夫承包下了延庆的一万亩荒山。
在大山里,夫妻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种植树木和果树。
两年后,当一棵棵果树挂满枝头时,陈佩斯夫妇尝到了劳动的甘甜。
30万元的利润,虽然比以前的收入少了许多,但却是他们用双手,诚实劳动挣来的。
尽管山野田园的生活恬淡安逸,但陈佩斯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2000年,他下定决心,用种树挣来的30万元,开办了一家话剧公司。
从此,他又重新投入到了艺术的怀抱,继续在他钟爱的喜剧事业上奋斗。
《托儿》、《阿斗》、《惊梦》……一部部话剧佳作,在陈佩斯的倾力打造下,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用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喜剧天赋,为观众带来了一次次惊喜和感动。
让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却从未获得过国家级的重要奖项。
但陈佩斯从不在乎这些,在他心中,能用作品打动观众,赢得掌声和欢笑,就是最大的奖赏。
70岁爆红,为何是他?
时间过得真快,陈佩斯已经70岁了。
但他对艺术的热爱,丝毫未减当年。
就算身体不如从前,行动不便,他依然坚持站在舞台上,用他的热情和汗水,诠释着“戏比天大”的信念。
2015年,陈佩斯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好大一个家》重新登上央视屏幕,人们发现,他和央视的关系,竟然悄然“破冰”了。
即使到了68岁,他依然活跃在短视频平台,和儿子陈大愚合作,创作搞笑段子。
每一个笑料,每一个包袱,都闪耀着他不减当年的喜剧功力。
陈佩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把喜剧的火种,传递给了儿子陈大愚。
2021年,父子俩携手主演原创话剧《惊梦》。
他含泪说出“应了戏,就得唱,这是祖师爷定下的规矩”这句话,感动了无数观众。
《惊梦》在全国巡演150场,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也印证了陈佩斯“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
如今,年近古稀的陈佩斯,虽然偶尔会被病痛困扰,但他依然坚持站在舞台上,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诠释着“说一不二”的职业操守。
他开办喜剧表演班,传播喜剧理念,培养年轻一代……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的喜剧事业,增添着新的活力。
所以,陈佩斯为什么能再次爆红?
不仅仅是因为那句“应了戏,就得唱”,更是因为他对喜剧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对观众的真诚。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也许,那些奖项对他来说,真的没那么重要。
因为他早已赢得了观众的心,这才是最大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