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这是项羽说的话,字面意思很简单:人在外地发达了,就该风风光光回家,让老乡看看自己的成就,不然多没意思。
过去的人,尤其是那些外出闯荡的,总想着混得好了,就要开着豪车,提着礼物,带着光鲜的家人,回老家去好好显摆一番。看看父母,走走亲戚,顺便让曾经瞧不起自己的人刮目相看。但如今,这种场景越来越少见了。大多数人发达了,却再也不回乡,就算偶尔回去,也是低调得很。
这是为什么呢?
你越“显摆”,可能越惹麻烦
在农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种地的人都知道,一个地方没人管的时候,荒草丛生,谁也不在意。但你一旦耕种,马上就有人跳出来,说那地是他的,和你争个没完。如果你种出点什么东西,还能赚点钱,就更不得了。
你开豪车回老家,村里人第一反应不是羡慕,而是有人会借着“熟人”关系找你借车,借钱。你说借不借?借了吧,可能收不回来。不借吧,人家又说你小气。乡里乡亲的,有时候为了面子,还不得不答应。
更麻烦的是,嫉妒你的人会越来越多。有人嫉妒你过得好,可能就会暗地里使坏。村里有句老话,“见不得你好”,这不是开玩笑的。有些人甚至会盯上你的家人或财产,给你制造麻烦。
过去有人回老家办厂,带着好心想为乡亲们做点事,结果工厂刚赚点钱,就有人闹事,要么说工资低,要么说污染环境。其实就是看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最后工厂不得不关门,人也灰头土脸地离开。与其回去受一肚子气,还不如不回。
老家人越来越少,“显摆”也没意思
村里年轻人几乎都去外地了,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你回去开豪车,走亲戚,甚至想聊聊你的辉煌成就,但发现能听你说话的人没几个。
那些年长的老人,多半对你的成就没兴趣。你说车好,他们不懂车。你说城市里的房价多高,他们也不感兴趣。他们关心的可能是你回家带了几斤茶叶,或者今年赚的钱多不多。而孩子呢,可能只盯着你带回来的零食,对你说什么根本不在乎。
很多村子现在房子都锁着,甚至早已破败不堪。有些地方草都长得比人高,没人打理。你回去再风光,又能如何?没人欢迎,没人围观。心里的落差感就来了,自己努力这么多年,好像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和认可。既然如此,干脆不回。
人和故乡的感情慢慢变淡了
鲁迅曾经写过回故乡的感受,发现物是人非。曾经的老朋友闰土,早已变成了一脸憔悴的中年人,不再和他亲密无间,反而叫他“老爷”。童年时记忆里的热闹与温暖,早已消失。
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许多人在外漂泊多年,早已和家乡没什么联系了。小时候的伙伴各奔东西,有的根本联系不上,有的联系了,也没什么共同话题。老家的房子可能早卖了,邻居换了人,甚至连路都不记得怎么走了。
人在外地混久了,心也跟着漂泊起来。故乡的记忆渐渐模糊,甚至连乡音都变淡了。你觉得家乡的东西落伍了,家乡的人也变得不一样了。回来走一圈,不如留在外面。过自己的日子,可能更自在。
子孙不愿回乡,影响了选择
现在人一旦富贵了,多半早已在外地扎根。你的子孙不是在老家出生的,对老家没什么感情。他们的朋友圈、学习环境、生活习惯,完全是城市化的。他们可能根本不懂什么叫“衣锦还乡”。
你想回去住,想过点安静的日子,但发现没什么人愿意陪你。你自己回去冷冷清清地住着,儿孙都不在身边,还会被他们埋怨,说你不懂现代生活,不懂陪家人。时间长了,你也不愿意折腾。
有些人回去创业,想振兴家乡,但发现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村里。没有合适的员工,项目也搞不起来。干脆就彻底放弃回乡的念头,留在外面专心打拼。
外面的世界更适合长久生活
古人说,“人败皆因狂,家败皆因奢,事败皆因傲。”有些人混得好了,已经习惯了城市的便利和舒适,再回乡,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生活条件落后,这些都会让人觉得不适应。
城市里,你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你选择生活在一个环境优越的地方,才是真正为家庭着想。而不是一时兴起,回去显摆个两三天。
对很多人来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你的家,不一定是你出生的地方,而是你生活得安心的地方。无论在哪,只要一家人和睦,日子幸福,哪里都可以是家。
总结:回乡,还是看情况
人不回乡,不一定是不爱故乡,而是发现了更适合自己的地方。衣锦还乡,虽然听起来风光,但现实问题太多。老家的情况、家人的态度、自己的生活习惯,这些都会影响选择。
你可以选择回去,也可以选择不回。一切看自己的心意。不必为了别人的看法,做出违心的决定。无论在哪里,只要活得自在幸福,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房地产不行了,各种变相推销房地产的广告文层出不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