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八年制医生争先离职,教育模式是“坑”还是“宝”?

妙菱看健康 2024-10-10 01:30:28

在医疗领域,三甲医院通常代表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先进的医疗技术。然而,近年来,我们发现有很多临床八年制出身的医学生们竟然放弃当医生,这一现象令人深感忧虑。

临床八年制,作为一种精英化的医学教育模式,自诞生以来就备受瞩目。它旨在通过漫长而系统的培养,打造出具有深厚医学理论基础、精湛临床技能以及卓越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这些学生经历了8年的艰苦学习,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与努力,他们本应成为医疗行业的中流砥柱,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然而,现实却与期望背道而驰,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毕业后选择了远离医生这个职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01、临床八年制是个坑?众多医生表示累!

李力(化名)是一名临床八年制毕业生,2024年8月份刚进入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工作。他每天早上7点就到医院开始查房,面对众多的患者,要仔细询问病情、进行身体检查、调整治疗方案。一上午的门诊,常常要看几十位患者,连喝口水、上趟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中午匆匆吃个饭,又要接着处理病房的事务,写病历、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晚上经常加班到七八点,甚至更晚,有时遇到紧急情况还得通宵值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身心俱疲,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时间。他曾经热爱医学,但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曾向同事透露:当医生压力太大,已经产生了想考公务员的念头。

在另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工作的王锋(化名)表示,急诊科的工作节奏更是紧张,患者随时可能被120送来,病情危急复杂。经常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一刻也不能松懈。有一次,在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后,他累得差点晕倒在岗位上。面对这样的工作压力,他不禁思考自己是否能长期坚持下去。

陈亚希作为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的杰出毕业生,于2018年毅然决定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离职。他在某媒体平台上曾说道:“对不起,我太累了”。

他坦言,长期的高压工作已使他感到身心俱疲。在担任总住院医师期间,他每3天便需值守一个夜班,而外科医生的职责又使得他无法轻易离开工作岗位,因此,他的工作节奏被无情地锁定在“8小时-8小时-24小时”这一无尽的循环之中。在最繁忙的时刻,他1周的工作时长甚至可能突破惊人的110多个小时。

02、五年制优胜于八年制?

面对陈亚希的抉择,不少人开始反思临床八年制教育的真正意义。的确,与五年制医学教育相比,八年制在学术深度和研究广度上似乎更具优势,但这背后所承载的压力与付出,也非比寻常。

五年制医学教育,以其相对紧凑的课程设置和较早的临床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条较为平稳的成长路径。学生们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逐步适应医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交,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

然而,八年制医学教育则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从本科到博士的连贯培养,虽然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和更深入的学术探索,但也意味着他们需要承担更重的学习负担和更高的期望。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而选择放弃,或者像陈亚希一样,在毕业后选择离开医疗行业。

那么,五年制是否真的优胜于八年制呢?答案或许并不是那么绝对。不同的教育模式适合不同的人群和需求。对于那些对科研有浓厚兴趣、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生来说,八年制医学教育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那些更注重临床实践、希望早日成为医生并服务于患者的学生来说,五年制医学教育则可能更加适合。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五年制和八年制医学教育进行优劣对比。关键在于学生个人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才能在医学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据美国医学教育协会的一项研究显示,八年制医学毕业生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的通过率显著高于五年制毕业生,这直接反映了长时间教育对专业知识深度掌握的重要性。此外,八年制教育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丰富的临床实习和科研训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医疗环境中锻炼技能,深化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理解。

以哈佛医学院为例,其八年制课程不仅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广泛知识,还融入了跨学科的学习模块,如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医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哈佛医学院的毕业生在医学界享有盛誉,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内取得了卓越成就,还积极参与全球卫生事务,展现了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这一成功案例表明,八年制临床教育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深度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培养并非单纯依赖于学习时间的延长。关键在于教育内容的科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学习环境的优化。正如著名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所言:“医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

03、做医生何来捷径之说?

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实行始于19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自办正式招生,毕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在最初的时期,我国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八年制医学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床八年制医学教育在我国逐渐展露出其独特的价值与挑战。这一教育模式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医学传承,更在不断探索与革新中前行。

八年制临床医学在我国主要有两种模式:

“5+3”本硕连读

这是一种本硕连读的形式,学生在完成5年本科学习后,再进行3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这3年研究生学习属于专业型硕士,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行,在医院各个科室轮流见习。

毕业后,学生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规培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可以直接上岗成为医生。

“5+3”本博连读

这是一种八年一贯制的培养模式,它沿袭美国的传统医学博士培养模式,从入学开始就按照博士教育的标准进行培养,原则是“八年一贯,整体优化,注重临床,培养能力”,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临床和科研人才。毕业后,获得本科、博士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证,但,没有规培证!

尽管如此,临床八年制医学教育并非坦途一片。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严格的临床实习要求以及激烈的学术竞争,不少学生和老师都感到身心俱疲。加之医学领域的知识更新迅速,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使得学生们不得不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据广州地区某三甲医院统计,八年制出身的新职工在工作首年的国自然中标率为0,同年入职人员的平均中标率则为13.64%。

这一数据无疑给临床八年制的学生们当头一棒,不禁开始反思,究竟是八年时间太短?还是学校开设课程偏向方向不理想,还是学生的自我驱动力与适应能力未能跟上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尽管他们在求学期间接受了系统而全面的培养,但在面对实际的科研竞争时,仍显得力不从心。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做医生,累是必然的,但说临床八年制是个“坑”,或许有些言过其实。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临床八年制这一教育模式。它既不是万能的金钥匙,也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更多的只是需要学生承担更重的学业负担和更高的期望值!

换个角度思考,八年的学习生涯后直接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这样的学术背景在转行时,是否也能成为一块极具吸引力的“敲门砖”,让你在职业道路上更加亮眼呢?

编辑丨杨坤

审核丨卢璐

0 阅读:711
评论列表
  • 2024-10-10 22:34

    文中这个例子从北大毕业进北大附医是特例,几乎大点三甲都不会要8年制医生,反正8年制跟5+3+N的医生比起来生啥啥都不是,但高考分数又遥遥领先,落差太大了,他上面那个辞职之前工作内容是任何医生都必须经历的钱少事多,等熬到副主任37-38岁就可以了,那个时候就安逸了,虽然还是很累,但收入就非常可观了

  • 2024-10-11 22:31

    八七年毕业,每天工作到半夜12点,常常通宵手术后,苐二天继续手术,工资97.5。

  • 2024-10-10 16:11

    辛苦?什么职业不辛苦?当40岁后的你们升到主任医生的时候,你们的收入和地位是多少人一辈子无法达到的[得瑟]

  • 2024-10-10 10:45

    坑[笑着哭]

  • 2024-10-10 20:27

    提成少了 在合规 八年后只能拿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