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科技与产业的辉煌之路
近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可谓是高歌猛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让西方国家都不得不对中国的强大刮目相看。
在低空经济领域,我国取得了重大突破。2024 年 1 月 9 日,国内成功试飞了首款 1 吨级混动倾转翼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eVTOL),这架飞机搭载液态氢能燃料电池,标志着全球第一架吨级氢能混动 eVTOL 正式诞生。它的起飞总重达到 680 公斤,具备 120-160 公斤的载重能力,综合了一系列先进技术方案。液氢燃料储存系统匹配大型风冷燃料电池,确保了安全性和飞行器单次飞行所需能量,为未来 eVTOL 执行复杂任务,如应急物资投送和大型设备运输等打开了新局面。
其实,我国在低空经济方面的突破远不止于此。2024 年,我国通航企业数量达 744 家,通用航空器总数达到 3226 架,民用无人机的注册量也已逼近 215.8 万架。业务范围涵盖飞行培训、短途运输、农林植保等传统领域,新的商业模式如空中游览、跳伞飞行、医疗救护等也在快速涌现。
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志勇指出,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 5000 亿元,预计将在未来迅速发展。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全球新兴的经济增长点,而中国有望在这一领域占据重要份额。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中国民航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订相关法规,初步建立了通用航空法规标准体系,简化低空飞行计划申报和审批程序,提升飞行服务保障能力;上线运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构建了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新能源汽车领域更是成绩斐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11 月 14 日发布消息,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 1000 万辆,成为全球首个达成这一成就的国家。从 2013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刚刚破万起步,到 2024 年迈上千万辆台阶,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有 7.5 万辆,到 2023 年攀升至 949.5 万辆,连续 9 年位居全球第一,年均增长超过 71 倍,市场占有率达到 31.6%。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均突破 1200 万辆,新能源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0.9%,继续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党中央的战略指引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引领至关重要。多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如促进消费、推动智能网联发展、稳定和促进外贸增长等方面的政策,还包括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汽车金融贷款、报废更新等具体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
其次,市场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也是关键因素。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完备而高效的产业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成本优势。随着技术提高和生产规模扩大,中国制造的新能源电池成本大幅下降,带动新能源车制造成本大幅下降,价格更具竞争力。
再者,科技的自主创新和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功不可没。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持续突破,大规模量产三元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 300 瓦时 / 公斤,建成涵盖基础材料、单体电芯、系统集成、制造装备、回收利用等在内的完备动力电池产业体系;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密度超过 10 千瓦 / 公斤,最高转速超过 2 万转 / 分钟;800 伏碳化硅电驱、5C 超快充加速普及;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平均电耗逼近 12 千瓦时规划目标。
不仅如此,我国在生成式 AI 领域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根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2024 年 7 月份发布的报告,全球 2014 年到 2023 年这十年间生成性 AI 专利数量超过 5 万份,而中国提交的生成性 AI 专利独占鳌头,达到 3.8 万份,占全球总量的 70%,是美国 6276 份的 6 倍。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在不断崛起,蔚来汽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蔚来 ET9 作为其推出的行政旗舰轿车,更是备受关注。
蔚来 ET9 采用全新的 NT3.0 平台进行打造,车长 5325 毫米、宽 2016 毫米、高 1620 毫米、轴距 3250 毫米。它拥有极具运动感的溜背造型和紧凑上翘的动感尾部,长轴距和长后悬、修长的窄车窗、23 英寸轮圈、贯穿式尾灯让车侧美感更加协调。全新的 X-bar 封闭式中网型面和镂空面积更加简练,标志性的 Shark Nose 鲨鱼鼻外凸更多,Double Dash 日行灯外部轮廓棱角更加锋利深邃。未来 ET9 采用了分体式大灯设计,搭载 Mirco LED 大灯,能够防止对向来车的驾驶员被远光灯干扰,并且具备车道线标亮等功能,大幅提升了夜间驾驶安全性。
内饰方面,蔚来 ET9 座椅纵向长度达 2049 毫米,横向宽度达到 1563 毫米,首创 “行政桥” 原生四座布局,贯穿前后排。后排区域还设立了一张 360° 无级调节行政桌案,支持任意角度的随行调节。“行政桥” 内还集成了容量约 10L 的电动开合冰箱,支持一键电动开启及 - 2℃-55℃之间的温度调节。该车车顶还拥有纵向的 “天空岛”—— 拱形氛围灯和独立天幕、7 扇电动遮阳帘。在车辆的前排主副驾后方,各提供了一块 14.5 英寸 OLED 互联行政屏,屏幕倾角支持随动调节。
动力上,蔚来 ET9 前电机最大功率 180kW,后电机最大功率 340kW,峰值扭矩 5000N・m。该车使用全域 900V 高压架构,可适用于 500V-1000V 充电桩。ET9 内置 5C 高压快充电池包,搭载自研 46105 圆柱电池,充电峰值功率高达 600kW,峰值电流高达 772A,能量密度达到 292Wh/kg,容量为 120kWh,5 分钟补能 255km,换电仅需 3 分钟。
底盘方面,蔚来 ET9 搭载 “SkyRide・天行智能底盘系统”,首次将线控转向、后轮转向和全主动悬架三大核心硬件系统集成在一起。ET9 的方向盘与转向电机之间采用电讯号传输,转向机构无机械连接,结构重量更轻,并支持 OTA 升级。该车搭载的后轮转向系统,最大转向角可达 8 度,转向直径仅为 10.9m,根据不同的行驶状态,后轮转向角度能够随速度变化,低速提升灵活性,高速提升稳定性。该车搭载的全主动液压悬架,每个减振器采用独立电动液压泵控制,支持大幅高度调节。截至 2023 年 12 月,这是全球唯一的全线控智能底盘。
智能化方面,蔚来 ET9 提供 3 个激光雷达,形成 360° 无死角探测能力。ET9 首发搭载自研智驾芯片 “神玑 NX9031”,采用 5nm 车规工艺打造,拥有 500 亿 + 晶体管,支持 32 核 CPU,配合高通 8295 构成中央超算平台 ADAM2.0,支持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车身、动力、云域等 6 大板块的计算功能。蔚来 ET9 采用全球首个以车为中心的智能电动汽车整车全域操作系统 ——SkyOS・天枢,包含了整车系统、智驾系统、智能座舱系统、联通服务补能和移动互联,能够解决整车各个系统之间的安全性、实时性等复杂问题,实现算力与自身算法的紧密结合。
2024 年 12 月 21 日,蔚来智能电动行政旗舰 ET9 正式上市,该车售价 78.80 万元起,BaaS 模式售价 66.00 万元。12 月 22 日,蔚来 CEO 李斌称,999 台蔚来 ET9 首发版车型全部卖完。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出色。2023 年,我国外贸出口进一步迈上新台阶。数据显示,全年汽车整车出口 491 万辆,同比增长 57.9%,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120.3 万辆,同比增长 77.6%;动力电池出口 127.4 吉瓦时,同比增长 87.1%。
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海外市场的出海风险需要更加重视,例如 2024 年 10 月 29 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不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世界竞争力很强,未来仍有望恢复增长。
此外,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日益走向成熟,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可能会逐渐减弱,届时,一些不能适应新市场、新变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恐怕会被淘汰。
尽管面临挑战,但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氢能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这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智能化、车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也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更多的升级换代机会。
中国在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技术、5G 移动通信技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技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建筑工程等多个科技领域都取得了领先地位。例如,中国成功发射的 “墨子号”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了超过 1200 公里的量子纠缠分发,是世界上最远的量子通信距离记录;“神威・太湖之光” 超级计算机峰值性能达到 12.5 亿亿次 / 秒,持续性能为 9.3 亿亿次 / 秒,曾是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3.5 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 60% 以上;中国在 5G 专利申请数量上占全球总量的近 40%,已建成超过 140 万个 5G 基站,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 用户数超过 4 亿;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全球市场的 50% 以上,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 50%;中国科学家在量子比特数量和量子纠错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次数均位居世界前列,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应用场景丰富度也位居全球前列;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 40 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近 40%;中国的建筑企业在超高层建筑、大型桥梁、隧道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总之,中国在科技和产业领域的崛起是全方位的,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的实力,也为全球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引领全球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