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渝游走的地名,用宕渠郡和宕渠县来解码川东北的“行政魔方”

鹄书说历史 2025-04-09 20:14:33

先秦·宕渠

宕渠之战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张飞在此与张郃相持五十多天,大胜后张飞在八濛山(四川省渠县东北的天星镇)上凿下了“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宕渠之战也成了张飞辉煌时刻之一。由于深厚的底蕴和悠久的历史,鹄书觉得宕渠已从最初的地名演变成川东北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了。

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秦国以賨国故地设立宕渠县,治所賨城在今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宕渠开始成为我国的县级区划地名,里耶秦简记录秦代设立的是宕渠道,根据《续汉志·百官志》“凡县主蛮夷曰道,皆秦制也”的记载可知,宕渠在当时是“蛮夷”聚居的县。此时宕渠县辖今达州、巴中(不含恩阳)和广安的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与武胜、岳池二县南境,南充的营山、蓬安二县,广元的苍溪县东北部、旺苍县东南部、陕西省南郑县碑坝镇及重庆市城口县及合川、铜梁、大足、潼南4区的局部,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

宕渠县在西汉巴郡的位置

西汉初年賨人助刘邦平定三秦有功,而改宕渠道为宕渠县,其辖区通常被认为涵盖了今天”重庆城口、四川巴中、达州、广安三市全境及仪陇、营山、旺苍等地。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宕渠县在今渠县三汇镇,宕渠开始成为我国县级以上区划的地名,此后它经历了较为频繁的存废更替:

蜀汉章武二年(222)宕渠郡并入巴西郡;延熙年间(238—257)复置宕渠郡,郡建九年省入巴西郡。西晋元康六年(296)从巴西郡析置宕渠郡,成汉末年为僚所据。永兴元年(304)李雄复置宕渠郡,相当于今四川东北部阆中、西充、南充等地以东,广安、梁县、达州等地以北及大巴山以西、米仓山以南地区。后来再次被废,东晋永和三年(347)复置宕渠郡并领有宣汉、汉兴、宕渠县三县。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宕渠郡被设为万州(治即今达州市通川区)和并州。

南北朝·宕渠

南北朝刘宋元嘉年间(424—453)将垫江县升格为置东宕渠郡,因在南宕渠郡之东得名,同时设立宕渠县,郡县同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合阳城街道,辖区约为今重庆市合川区、四川省武胜县及南充市南部等地。

同时从安汉县析置了南宕渠郡(另说设置于萧梁时期),领安汉1个县,以在故宕渠郡西南得名,郡县治所同在今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搬罾街道石笱坝;西魏废帝二年(553)南宕渠郡领安汉、相如2个县,直到隋开皇三年(583)被废除。

南齐时因僚人迁徙进入嘉陵江、渠江流域而改东宕渠郡为东宕渠僚郡;下辖宕渠县、平洲县(今南充市南及岳池县北)、汉初县(治今武胜县西关乡);大同年间划出平州、汉初两县之后,东宕渠僚郡又只辖宕渠 1 县;太清四年(550 )东宕渠僚郡复名东宕渠郡,直到隋大业三年(607)被废。

爱上渠县

萧齐时在今天的盐亭县西北设立了宕渠县及西宕渠郡,郡县同城而治,以在南宕渠郡之西得名,辖区约为今四川盐亭和射洪;西魏恭帝年间(554-556)西宕渠郡县因移至涌泉山(今射洪市东南洋溪镇附近))而改名为涌泉。

萧梁普通三年(522)在设置北宕渠县,领始安县(今广安市)和流江2县,郡治流江县即今渠县渠江镇),西魏废帝二年(553)将北宕渠郡改名为流江郡;遗憾的是由于手速太慢,原本的宕渠故地反而不能以宕渠作为郡名。

隋大业初年改渠州为宕渠郡,治所流江县即今渠县,此时其辖区已大幅缩水,约为今四川省渠县、大竹、邻水、广安、华蓥及重庆市垫江等地;唐武德元年(618)宕渠郡改为渠州,之后再未出现。

川东北

这一系列的调整不仅让宕渠这个地名在川东北和渝西北之间的广大地区满地开花,使得宕渠县的实体从今天的渠县迁到了盐亭和重庆合川;也让当地凑齐了东南西北四个宕渠郡,有点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尽管他们都是以宕渠为名,但却是各有所指。

这在我国地名文化里也是相当的独特的存在,这些经历加上先秦独特的賨国,宕渠虽然不再是当地的区划地名,但它从出现到消失,也用一定程度上解锁了川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地名演变的魔方”;因此鹄书觉得宕渠可与巴、賨一样,成为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印记,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