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官僚资本主义社会和帝国主义的统治,还有长时间的战争摧残。这一切都在在1949年的时候新中国成立之时迎来了结束。历经近一个多世纪不和平年代的摧残以后,新中国终于站起来了。
而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的中央领导层主要构成也是由那些从一开始就跟随中国共产党,一起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过突出贡献和有着卓越才能的老一辈革命前辈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也在慢慢不断的进行着发展,国民经济也在从战争的摧残中慢慢恢复,农业、工业和其他的各个方面都在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
新中国能有这么迅速的战后经济恢复肯定离不开优秀的中央领导层的指挥,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央领导阶层也涌现了很多新的优秀的有才能的领导。
穷苦农民当上一国总理
陈永贵,出生于1941年,原本只是山西昔阳的一个平平无奇的农民,甚至在他42岁之前还大字不识一个,是个文盲。
在1964年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去山西省进行考察,在山西省的省委书记陶鲁茄向毛泽东主席做工作汇报的时候特以向主席提到了陈永贵这个人,说此人42岁的时候都没有见过字,全国扫盲以后学的比一些年轻人还快,现在50岁了能读书,能看报。
还说陈永贵这个人说话办事很有逻辑,很有自己的想法,有一次著名作家赵树理刚好听到了陈永贵在太原做报告,听的赵树理非常佩服这个农民出身的陈永贵。他所做的报告逻辑清晰,思路明了,还处处都用了辩证法。
陶鲁茄说这个陈永贵了不起啊,是个人才。毛主席是一个非常惜才的人,一听便来了兴趣。当即让人找来了过关于陈永贵的材料和他的生平事迹。
在毛泽东主席看过这些资料以后,对于陈永贵在大寨村建立了劳动分配制度的做法大为赞赏,连连称赞,后来他还把陈永贵的材料和生平事迹传阅给其他领导看,其他中央的领导看过以后的评价也很高,也觉得陈永贵这个人很不错,是个可塑之才。
陈永贵在1952年的时候受命担任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时大寨村的情况非常不容乐观,当地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生产工具落后,交通也不太方便。
但他还是有决心可以带领大寨村的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为此他为大寨村量身定做,指定了时间长达十年之久的治山治水规划,他带领村民们背着扁担上山挑土,把环境恶劣的荒山变成水土丰沃的良田,将他们的家乡变成了宜居的地方。
他率领大寨村村民们创下的这一伟绩中那种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后来也被人们称为“大寨精神”。
在1963年的时候,陈永贵所在的大寨村遭受了一连串的自然灾害。有特大型的洪灾,还有冰雹,有大旱灾,还有大风灾,村里的田地被这天灾糟蹋的面目全非,面对这些陈永贵并没有选择退缩,他号召村民们一起动手,重建家园。
就这样,在程永贵的带领下,大寨村在面对过一连串的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后,不但没有向中央要一分的救济金,反而还向国家上缴24万斤的粮食。
陈永贵虽然没有上过学,文化水平比较低,但他作为官员的工作能力却非常强,讲话有逻辑会抓重点,分析准确。在全国各地都有过讲话记录,每个听过他作报告的人都对他的能力赞不绝口,他讲话常常不用准备手稿,经常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滔滔不绝,分析有理有据,他完全具备一个高级干部应有的素养。
1975年,周恩来总理召见了陈永贵,周总理来拉着陈永贵的手说,这次让你来是和你商讨一下人大的事情,我们想让你来做国务院的副总理,你看怎么样,陈永贵听了忙说自己怕是不能胜任这么高的职位啊。总理说你的能力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你要相信你自己,把大寨精神带到中央带到全国。
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陈永贵成功当选国务院副总理。成功当选以后,陈永贵更加卖力的工作,绝不辜负总理和主席对他的信任。在当选总理以后他也不改初心,保持着他做农民时的品质,他坚决不将他的农村户口改为城市户口,也坚决不拿国家的工资。在当时,没有城市户口就不能拿粮票。每年都要让他的家人把在大寨村的那一份属于他的粮食带到城市换成粮票。
在任职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他曾给毛泽东主席写过一封信,信中他说不想要一直在中央待着,想多去外面考察考察,他提出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大寨村试点,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走走,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北京中央工作。毛泽东主席对于他的这个想法非常赞同。
陈永贵在当上总理以后也没有利用自己的职位为家里的人谋求便利,有一次有人偷偷背着陈永贵将他的妻儿转为了城镇户口,当所有手续都办完以后,陈永贵才知道了这件事。在陈永贵得知此事以后大发雷霆,用力的拍打桌子说谁允许的。后来在陈永贵的阻止下这件事情也没有办成。
1983年,陈永贵临终只是哭着对他的家人说,人终有一死,我没有辜负毛主席的知遇之恩,没有辜负周总理对我的期望。
从纺织工人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
吴桂贤在十三岁的时候她就觉得不能再靠父母来养活自己了,她想要自己出去证明自己的意义。
在1951年的时候,新中国的第一家国有纺织厂陕西西北国棉一厂成立,刚好来招募工人,但当时纺织厂的工人最小都要是16岁以上的,吴桂贤当时才13岁,尽管她谎报了3岁说自己已经16岁了,但16岁和13岁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招工人以她不符合年龄要求而拒绝了她。
不符合要求怎么办呢,她就天天缠着那边的工作人员,天天过去帮忙搬东西,维护现场秩序。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的,终于,吴桂贤被破例收为纺织厂的一名工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桂贤对中国共产党的热情也日益增高,像许多的工人一样,吴桂贤也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她积极上进,在19岁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吴桂贤在纺织厂做工人期间年年都会被评为厂级标兵和先进工作者,还分别在1964年和1966年被选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在众多荣誉加身的情况下吴桂贤仍初心不改,保持着她吃苦耐劳、待人诚恳的良好品质。深受大家的爱戴,后来她又被推举成为了副厂长。
一心为公,想要建立社会主义强国的毛主席,特别看重培养革命接班人,他提出“要从工农兵中选拔干部”,1975年1月,在四届一次会议上,吴桂贤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刚刚接到任命的吴桂贤还说自己胜任不了这份工作。但后来事实证明她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副总理的职位。
在吴桂贤当了副总理以后仍然只是每个月只拿67元2角的工资。当时所有领导参加国务院会议的时候如果喝一杯茶,就要要1角茶叶费,吴桂贤刚来的时候不知道有这样的一个规矩,就喝了茶,知道这个规矩后,就说自己不爱喝茶,只喝白开水了。
结语
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到处都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这一切都少不了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毛泽东时期的那些中央领导人的功劳,他们两袖清风,吃苦耐劳,为人民做实事,一心为人公。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付出,他们是新中国可以茁壮成长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