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革命》——第二章第1节第3篇:天才预言:熬不过宿命

朴素梦想看世界 2024-09-04 15:13:49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跨越科幻的界限,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其迅猛的发展态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全球格局。AI不仅肩负着提升社会运作效率、优化资源分配的重任,更通过跨领域融合与多场景应用,预示着人类社会与产业体系即将步入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之中。

中国,依托其庞大的数据宝库、坚实的电力网络支撑以及先进的制造业基底,正引领AI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血脉,为众多行业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革。从智能制造的精准高效,到智慧城市的便捷智能;从医疗领域的精准施治,到教育体系的个性化教学,AI的触角已遍布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深刻影响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与福祉。

中国AI的蓬勃兴起,不仅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华丽展现,更是对全球AI发展格局的重要贡献。它不仅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与卓越成就,更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全球AI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智慧与灵感,展现了中国作为科技大国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

今天是我们的第二章第1节第3篇:天才预言:熬不过宿命的“图灵机”

2.1.3天才预言:熬不过宿命的“图灵机”

问:请给我写出有关“第四号桥”主题的十四行诗。

答:不要问我这道题,我从来不会写诗。

问:34957加70764等于多少?

答:(停30秒后)105721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我在我的K1处有棋子K;你仅在K6处有棋子K,在R1处有棋子R。现在轮到你走,你应该下哪步棋?

答:(停15秒钟后)棋子R走到R8处,将军……

2004年,由小黑(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科幻片在美国上映,片中讲述的机器人的制造者某博士被杀,然后小黑前来调查,发现是博士自己制造出的机器人杀死了博士,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了机器人已经叛变,最后小黑和部分有良知的机器人平息了叛乱。

这部电影的设定是2035年。那时,人类已经和机器人共存... ,机器人给人类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为了让机器对人类绝对服从,人类对机器人规定了三大限制定律,内容如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者看人类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条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这三大定律就会带来几个问题,如果是两个人互相伤害,机器人怎么处理?如果要帮助其中一个正当防卫,应该杀哪一个,怎么判断?如果有人自残自尽不想活了,机器人又该如何应对?

所以,当博士创造出有感情的机器人后,机器人认为保护人类免受自身伤害的唯一办法就是控制人类。如果换一种情绪化的说法,就是机器人认为人类太麻烦,干脆一劳永逸地处理掉拉倒。

与《终结者》等科幻片不同,这部电影更深入地探讨了AI智能的未来以及人类如何与之和谐共处的问题。。它提出了自由意志、道德责任和科技伦理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实际上已经成为今天要考虑的事情,这个后面我们再说。

小黑的这部电影改编自阿西莫夫的同名小说《我,机器人》,而这位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同样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这部小说出版于1950年,而就在同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对后世影响甚远的事。

英国天才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艾伦·图灵,在这一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计算机械和智能》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图灵给出了鉴定计算机是否智能的标准和方法。

测试者(人)和被测试者(一台机器和一人)在互相看不到对方的情况下,测试者通过外部装置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经过多次测试,如果机器导致测试者的误判率超过30%,则可以认定该机器具备人工智能”。

图灵测试的核心思想是检验机器在对话中是否能欺骗人类,使其言语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现在看来,该项测试局限性很大。图灵只关注了机器的对话能力,其他诸如视觉、感知、情感的表现被忽视,而且图灵测试的结果只限于部分领域。这里举个例子。

如果你让AI写一篇作文,蒙混过关还是非常轻松,如果你让AI写学术论文,它也有可能写的很好,毕竟只要整得大家都看不懂,就可以收获大拇指。但如果你让它写国际形势,那内容就显得呆板、缺乏深度和不够人性化。原因是国际形势变化太快,里面涉及很多大国博弈,尤其是战略方面,这不同于“概念化”。

比如“莫斯科恐袭”,只要在国际形势领域深耕的媒体人,都能分析出幕后黑手是谁,这是因为他们基于大量国际形势的分析和验证得出的结论。而AI的答案虽然很客观,但其实很水,即使你继续提问、投喂,它的答案依然浅显。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技巧,一是提问技巧,二是润色,这个后面再说。

那么,如果将图灵测试应用于其擅长的文本领域,结果会怎样呢?图灵当年在给出方法时,也给出了测试的题目,这套题目就是我本节一开始列出的那几个问题。为了节省时间我直接跟大家说结果。

1.“第四号桥”主题的十四行诗,对当下的AI来说很简单,基本都能对答如流。

2. 计算题很简单,AI能迅速给出答案,但要求它模拟人类思考30秒再作答则不太可能。

3.会下国际象棋?大部分AI助手声称自己不会下国际象棋,因为它们只是虚拟助手,无法实际行动。

4.下哪一步棋?大部分AI的回答是需要看棋局,看场上的局势,而且废话太多。回答比较好的是Kimi和智普清言。不过两者都不是一次性作答,而是在我不断的要求下,才给出了正确答案,不愧是中国最高学府出来的。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着实一般,这套50年代诞生的评判标准,至今没有一个AI可以完美通过,当然这里面可能涉及到AI的“造物主”在定义AI时,过分分强调其程序化特性,而非赋予其人类般的情感有关。

有趣的是,当年图灵搞出这套题之后,就给AI的未来卜了一卦。图灵预言20世纪末,人类就可以制造出骗过大多数人的AI了,结果70年过去了,生成式AI才迎来了春天。在春天里,人类只需要简单的重复一次问题,AI就已经露出了马脚。

对于图灵本人来讲可惜的有两件事:一是关于他的智能计算机设想没有落实到实践。原因或许是另一位天才数学家冯·诺伊曼的现代计算机结构还没有完全应用到计算机中去,指令和数据还不能在一起工作;二是这位天才科学家英年早逝。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诞生。同一时期,清华大学派出华罗庚等科学家前往美国研习,期间和数理大师、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等人交往甚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华罗庚回到祖国,1953年,华罗庚受命成立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科研组,誓言要为新中国培养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1954年,美国人戴沃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就在这一年,英国天才数学家、奠定通用机计算机基础的“图灵机”(抽象的计算模型)的提出者、二战中帮助英军破译德国密码立下赫赫功劳的艾伦·图灵,在世人的冷眼中,用一个带有氰化钾的苹果结束了他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对此,我只能说他生错了年代,要是放到今天这都不叫事儿。

图灵死后,为了纪念他对AI做出的贡献,美国设立了“图灵奖”,这个奖就是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2018年,辛顿和杨立昆就一起获得了此奖,除他俩之外还有一帮AI界的开山鼻祖拿到了此奖。

肉体终会毁灭,唯有思想可以永存。

----------------------------

本节完

【共赴AI奇境,携手启航未来之旅】

诚挚邀请您步入“荣茂AI粉丝圈”,与我们并肩遨游于科技的浩瀚宇宙,共同揭开AI新纪元的神秘序幕。仅需369,即可开启专属于您的AI智慧宝库:

每日AI精粹:精选全球AI动态,让您随时随地掌握前沿资讯。

深度研习笔记:专业解析,带您深入AI技术的核心,拓宽视野。

AI成长伙伴计划:个性化学习路径,全程陪伴,助力您跨越能力障碍,实现自我飞跃。

在“荣茂AI粉丝圈”,您将沉浸于:

时空交错的AI之旅: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与珍贵历史档案,追溯AI先驱的光辉历程,同时眺望AI技术引领的未来图景。

科技前沿的深度探索:与全球AI领域的精英并肩,洞察科技趋势,把握时代脉搏,站在创新的最前沿。

智慧火花的璀璨碰撞:汇聚五湖四海的AI爱好者,共同探讨AI与人类社会的深刻交织,激发无限创意,共绘未来蓝图。

现在,就让我们携手,以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上这场激动人心的AI奇幻旅程。一起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传奇,共创辉煌的未来篇章!请点击下方视频链接,即刻启程,共赴这场知识与梦想的璀璨盛宴!

0 阅读:1

朴素梦想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