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撕破脸?德国不再听命,公开反特朗普,大批援乌军火马上到位

星揽史说 2025-03-27 09:27:26

特朗普上台后,牛皮一吹,号称要在100天内结束俄乌冲突,如今时间已经过半,最大的进展,也不过是临时“停火30天”。

但在特朗普看来,这是重大的外交胜利,是他的“丰功伟绩”,可事实上也只能骗骗自己。

就拿德国来说,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却选择公开反对特朗普,为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援助。

那么,德国为何要援乌?此举会给俄乌局势带来什么改变吗?

德国援乌“搅局”

3月初,泽连斯基跑到白宫,和特朗普大吵一架,坚决拒绝停火谈判。

特朗普哪能咽下这口气,立刻使出“断粮”大招,叫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交付,连情报共享也给停了。

乌克兰这下慌了神,只好乖乖参加沙特的美乌会谈,同意临时停火30天。

特朗普和卢比奥赶忙把这临时停火当作重大外交胜利,向美国国内民众大肆宣传。

泽连斯基见状立马给停战条件打补丁,说啥只接受领土不变更、乌克兰加入北约且西方驻军的停战条件。

这明摆着就是没把美国的停战条件当回事,之前的临时停火就是在忽悠特朗普呢。

特朗普赶忙和普京通电话,想沟通美俄恢复友好关系,实现停火。

不仅如此,还打算再给泽连斯基“断奶”,逼基辅当局接受停火。

就在这时候,德国跳出来大手一挥,宣布不管美国咋想,都要给乌克兰提供新一批大规模军事援助。

这可把泽连斯基高兴坏了,有了撑腰的大哥,又开始玩起“拖字诀”,表面上答应谈判,背地里加紧备战。

特朗普那30天停火计划,算是彻底泡汤了,俄罗斯也就意思意思,在海上和空中搞了点部分停火的样子。

那么,德国为啥这么执着地援乌呢?

德国持续援乌的考量

这背后的原因可复杂了,如果特朗普真压着泽连斯基停火了。

那么,美国能拿到5000亿美元的期权,还能在舆论上风光一把,俄罗斯也能收获国家战略安全和大片缓冲带。

可欧洲呢,为了制裁俄罗斯,供应链像被搅乱的毛线团,乱成一团,经济政治代价巨大。

就说德国,制造业那是遭受重创,当年工业4.0的宏伟蓝图,现在都快变成工业0.4了。

可在这场博弈中,欧洲付出这么多,可得到的好处却少得可怜,而且欧洲主要经济大国国内状况都不咋地。

和美国不一样,美国民众对经济不满,就把积极援乌的拜登换成了想从乌克兰撤退的特朗普。

可欧洲各国政府,像法国的马克龙、德国的舒尔茨或默茨,都被自己的基本盘牢牢限制住。

法国这边,马克龙要是停止援乌,那可就相当于自断臂膀。

因为赞成对俄缓和友好的选民,本来就倾向于选举投票给梅朗雄或勒庞。

他要是停援,那仅有的基本盘也得跑光,失去选民支持,他这个总统还咋当。

德国的情况更复杂,默茨带着基民盟上台后,就像给德国政治来了个大洗牌。

把援乌政策写进执政纲领,还喊出“乌克兰倒下就是欧洲倒下”的口号。

这届政府能赢得选举,就是因为迎合了民众对能源危机和安全的焦虑情绪。

德国民众被俄乌冲突折腾得够呛,工厂因为天然气涨价,亏损高达8000亿欧元。

大家都觉得只有把俄罗斯彻底打败,日子才能安稳,而且德国在欧盟一直是“大哥”级别的存在,习惯当“扛把子”。

要是这时候跟着美国停火撤援,那不是把东欧那些小弟都给卖了嘛。

欧盟高层也说了,“断供武器就等于让乌克兰秒投降,直接变白俄罗斯傀儡”。

德国要是退缩了,欧盟集体安全体系就得垮掉,它在欧洲的领导地位也得受影响。

从历史和地缘政治角度看,俄罗斯要是在冲突中赢了,德国就得面对一个版图扩张的强大邻国。

这对德国来说,就像悬在头顶的一把剑,想想都害怕。

还有经济方面,德国新政府把援乌和国内经济绑在了一起。

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豹式坦克等军备,既拉动了国内就业,又能向欧盟其他国家卖军备赚钱。

这种一举两得的事,德国哪能轻易放弃。

援乌的实际能力与现实困境

不过,德国虽然援助乌克兰的决心很坚定,但实际能力却有点跟不上。

德国整天嚷嚷着不会让泽连斯基战败,就算美国放弃,自己也会全力武装乌克兰。

可真看它拿出来的东西,就有点寒碜了,就说本轮宣布的对乌援助,重装备少得可怜。

24辆装甲车、3辆猎豹自行高炮、2辆装甲工程车,加起来都不够乌军武装一个机械化营。

弹药援助也不多,5000枚155炮弹、2000枚122炮弹、8000枚迫击炮弹以及10000发小口径高炮弹。

和俄军前线一天的发射量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德国军事装备和军工生产现状也不乐观,德国联邦国防军的仓库,因为长期给乌克兰援助,都快见底了。

去年给乌克兰送了18门PzH2000自行火炮后,德国陆军自己能用的同款火炮就只剩不到30门。

军工生产线更是不给力,生产一枚155毫米炮弹居然要16个月,这速度,连乌克兰前线两天的弹药消耗都满足不了。

德国经济也因为俄乌冲突被折腾得够呛。

以前德国工业体系靠俄罗斯便宜天然气撑着,现在可好,天然气一断,电价直接飙升三倍。

化工巨头巴斯夫没办法,只能跑到中国建厂,大众汽车也宁可去美国拿补贴,不在德国扩产。

德国政府还嘴硬,说“援乌就是保经济”,可实际情况是,去年工业产值萎缩了5%。

财政窟窿大得,连宪法规定的“债务刹车”机制都得修改,就算这样,德国外长还硬撑着说“援乌资金管够”。

在欧盟内部,德国也不好过,根本没法“一言堂”。

波兰一边感谢德国送的坦克,一边又指责德国天然气买太多,间接支持了俄罗斯军队,典型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法国表面上和德国关系好,可马克龙突然宣布要给乌克兰送战斗机,事先都不跟德国总理打个招呼。

匈牙利就更气人了,德国在欧盟推动500亿欧元援乌计划时,欧尔班直接投否决票。

逼得德国没办法,只能单独给匈牙利100亿欧元的“闭嘴费”。

德国在欧盟内部的领导角色,都快成了大家的“提款机”了。

德国军事影响力也不行,美国在波兰驻军超过万人,德国想向立陶宛派遣一个永久驻军旅,磨蹭了三年都没落实。

北约军演的时候,德国派去的部队更是闹笑话。

被曝用扫把冒充机枪,用胶带贴纸假装夜视仪,美军指挥官气得够呛。

就这战斗力,想当欧洲安全支柱,简直是天方夜谭,估计面对白俄罗斯边防军都得心虚。

结语

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德国在其中的处境艰难又关键。在欧盟内部,协调各方矛盾重重;面对美国政策转变,也陷入外交僵局。如今任何一国的抉择,都可能会影响俄乌冲突走向,也推动着欧洲安全格局重塑。

参考文献:

1.观察者网-2025.3.15-《扬之:欧美援乌的真实目的,德国人一年前就说漏嘴了》

2.直新闻-2025.3.19-《德国,政策大转向,涉及国防》

3.澎湃新闻-2025.3.18-《明查|德国调集80万大军支援乌克兰?德国军队才18万人》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