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冬天跑步,尤其是早晨起跑,难道不会对身体有不良影响吗?很多人都会认为,冬天锻炼本来就是件挺危险的事,毕竟寒冷的空气加上湿气,心脏也会负担重,呼吸也会有困难。
而且,跑步一出汗,万一一吹风,容易感冒,这些理由几乎可以成为所有人推脱锻炼的借口。
有些研究甚至指出,冬季坚持晨跑的人,三个月下来,身体可能会发生一些别具一格的变化,甚至对健康有着意想不到的正面影响。

事实上,虽然冬季寒冷的天气确实会使得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但许多研究却表明,规律性的锻炼——尤其是晨跑——能够逐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何有人坚持了冬天晨跑,不仅没生病,反而变得更健康了呢?
灵活大脑你有没有想过,冬天晨跑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体力,竟然还能让大脑变得更灵活、更敏锐?
毕竟,跑步看似和思维能力没有直接的关联,大家大多认为锻炼主要是给身体“加油”,而不是给大脑“加电”。

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长期坚持冬天晨跑的人,脑袋里那根“灵感的弦”越来越紧张,效率越来越高。
有个常年坚持晨跑的中年人,他告诉我,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以前每天早晨起不来,迟到是家常便饭,工作时常犯迷糊,一些简单的事情总是记不住。
可是,自从他坚持冬季晨跑三个月之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晨的寒风虽然凛冽,但跑步后整个人感觉无比清醒,整天头脑清晰,工作的时候一点也不容易走神。最重要的是,曾经那个脑袋里总是充满霾的他,竟然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晨跑的好处远远不止让人变得健康、减肥、强健身体,科学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能够显著改善大脑功能,尤其是在冬季寒冷的环境中。
事实上,运动,特别是像晨跑这种有氧运动,能够增加大脑中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泌,这些物质会帮助调节大脑的情绪和认知反应,让你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升记忆力,并且增强学习能力。
所以,冬天晨跑不仅仅是为了让你变得身体强壮,它还能让你的大脑也保持年轻,变得更加灵活。这种运动对大脑的刺激效果,有时甚至比那些所谓的智力训练更加直接有效。

又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常常坚持冬天晨跑的人,似乎不像大多数人一样容易得感冒。
说起这个话题,我记得有位常年跑步的朋友曾经跟我说过,自己冬天从来不担心感冒,几乎没有因天气寒冷而被打倒过。
实际上,冬天跑步的确能够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但是需要长期坚持,并且保持适度的运动量。
尤其是晨跑过程中,身体会产生适量的压力刺激,这反而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适应性提升,使得身体对外界病原的抵抗力更强。

很多人都知道,适量运动能增强免疫力,但过度运动,特别是高强度的运动,则会适得其反。比如,如果过度晨跑,尤其是冬季跑步时,还加大强度,可能会让身体免疫力反而下降。
原因是过量的运动会导致身体长期处于过度应激的状态,这时候,免疫系统反而会被抑制,容易让病毒趁虚而入。
所以,坚持适度的晨跑很重要,切不可过量。如果你能够掌握“度”,那么你会发现,寒冷的天气再也不能威胁到你脆弱的免疫系统。
这背后有一个很关键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适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激活身体的抗氧化系统,增加身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防止细胞老化。

并且,晨跑过程中,呼吸道会增加气流量,这种适度的空气流通可以提高上呼吸道的自我清洁能力,使得病原微生物难以进入体内。
这样一来,晨跑不但能增强免疫系统,还能提高上呼吸道的免疫防护能力,降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有助于心脏健康当提到冬天晨跑,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心脏的负担。的确,低温天气会让血管收缩,心脏的工作量增加,看起来好像更容易引发心血管问题。
但是,有个观点是,长期的晨跑反而能加强心脏的健康,而不是让心脏受损。

有个中年男性患者,之前因为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体重不断增加,体检时发现自己存在轻度的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问题。
医生给他开了药,建议他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度锻炼。起初,他对晨跑这种活动非常抗拒,总觉得冬天跑步心脏不堪重负,怕自己出了问题。
不过,他在坚持了几个月的晨跑之后,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三个月后,他的体重减轻了十几斤,血压和胆固醇的水平也恢复到了正常范围。
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的心脏变得比以前更加有力了,爬楼梯再也不容易喘不过气来,晨跑之后反而觉得浑身轻松。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心脏的适应能力,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甚至还能够调节血脂水平,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与其害怕晨跑给心脏带来负担,不如想象一下,长期规律的晨跑,正是增强心脏健康的良方。所以,冬天晨跑,反而是让心脏变强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晨跑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 周英.心血管病表现心虚证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观察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