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国庆档”豪取50.48亿,把此前国庆档24.12亿的最佳业绩整整提了一番,其中《我和我的祖国》仅用了半程假期,便将《羞羞的铁拳》的国庆档13.24亿单片纪录挑落马下。
《我和我的祖国》领衔的国庆档之所以爆仓,首先贵在天时、地利、人和。
时值70周年大庆,在爱国情绪的激发下,看爱国电影成为这个国庆档各大影城的主流消费。三大主旋律影片中,《我和我的祖国》聚焦新中国70年崛起之路的七个高光时刻,最能体现我们70年奋斗历程,也最能满足观众爱国情绪的共振。不少家庭三代人倾巢出动,不仅把《我和我的祖国》当作孩子们的必修课,同时当作父辈的家庭福利。全国各地的影厅,都涌现了片尾集体合唱爱国主题歌曲的壮观场面,这也是千禧年后中国影市一道新气象。
地利不仅体现在银幕的建设上,还充分体现在与现场观众的交互上。截止2019年6月底,全国银幕数达到了63572块,比2018年底又新增了2000块,看电影正成为一件越来越便利的事。和以往新片上映放个简单的宣传展板不同,《我和我的祖国》在各大主流影院都开辟了主题展览专区,各种富有年代质感的陈设,成为观众“打卡景点”。今年国庆档观影人次首次破亿,影院的人流密度丝毫不输于各大景区。
人和方面除了万众一心、举国同庆的大氛围,还充分体现在银幕作品内外。《我和我的祖国》52位主演零片酬出演,不计个人回报,且都拿出了看家本领。黄渤在《前夜》里的争分夺秒背后,是一代人的责任和匠心所致,葛优《北京你好》的灰色幽默之上,是奥运东道主的“局气”,此外,张译和刘昊然等也拿出了他们全所未有的表演新维度,连《夺冠》里不知名的小演员也散发着灵光。演员在银幕内外都是正能量的,观众接收到的自然是正能量的光辉,通过七个历史故事的温故,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愫得到了充分释放。
《我和我的祖国》爆棚,与其作品硬核密不可分。虽说是七个命题故事,但七位导演并没有束缚手脚,七个不同的切入点,七个不同风格的的创作,最后创造出了七个各怀本领“葫芦娃”。“葫芦娃”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也可以合二为一,释放出聚合能量。管虎的《前夜》负责“喷火”,让我们温故“开国大典”的燃情岁月;张一白的《相遇》讲述“两弹”幕后无名英雄,张译全程没几句台词,甚至连脸都被口罩遮挡,但他的眼神却让我们翻江倒海;陈凯歌的《白昼流星》以载人航天为背景,主线上植入“扶贫”的诉求,天上地下关联,历史和个体命运接驳,立意深远,慧眼千里。七个“葫芦娃”各有各的本事,就算你不尽喜欢其中个别,总有那么几个击中你内心的柔软。
包括《我和我的祖国》在内的国庆档三强井喷,其实也是主旋律创作躬耕十年的结果。2009年,《我和我的祖国》制片人黄建新执导的《建国大业》杀进年终票房榜前三甲,开启了新一轮主旋律大片市场化的尝试。十年过去,除了宏大叙事的“建国三部曲”,还涌现了《智取威虎山》等叫好又叫座的实验性尝试,不仅有主旋律诉求出发,口碑和市场皆双赢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还有从市场出发,兼容一定主旋律诉求的《战狼》系列和《流浪地球》等。这类影片在中国票房总榜前五强中,已占据三席,中国式主旋律作品,已经成为领跑我们影市的主流创作之一。
《我和我的祖国》以七个历史高光时刻为背景,虽然也有宏大叙事的一面,但每一个段落故事都从小人物切入,将宏大历史与个体紧密关联,非常的接地气,也非常鼓舞人心。有人说今年的国庆档是不可复制的,我看未尽然,它不是偶然的成功,也不会是我们国庆档的珠穆朗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