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西部省份,似乎除了省城以外,很难再找出什么亮点:
由于没有沿海地区的先发优势,经济发展的步伐普遍相对缓慢。这种情况下不少省份都奉行强省会战略,集中辖区内的人力物力优先发展省会城市;当然了,该策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妥协,毕竟资源有限,分散发展的总体效果可能更不佳。于是乎在种种因素下,中西部地区除了省会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
不过凡事都会有例外,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洛阳:
对于这座城市,应该说过去的它比如今还要辉煌。作为13朝古都,历史上共有105位帝王在此指点江山。但到了中晚唐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加之安史之乱的消磨,洛阳逐渐沉沦;尽管此后宋太祖赵匡胤一度想过还都于此,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作罢。到了明清时期,大运河不再经过洛阳,这里逐渐变成了一座普通的城市,甚至都不是河南的省会(省会长期在开封):
就这样,洛阳沉寂了千年,最终变成了一个县城的规模,直到新中国成立。1954年,河南省会迁离开封,前者失去了地区中心的地位,变成了今天的一个普通地级市。但,新省会却没有落到洛阳的头上;而是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郑州:
不过相比于开封,洛阳早已彻底褪去了曾经的辉煌,它好像看客一般,阅尽中原大地的浮沉,但又总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或许真的落寞了太久,命运最终也送给了洛阳一点礼物。虽然没有成为省会,却得到了工业化的种子,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河南占据了10项,其中6项都在洛阳:
而这一切最重要的原因是洛阳地区的矿产十分丰富,加之地处中原与西北的结合部,在地理与资源的加持下,这里成为了一五计划最大的受益者。落户的6个项目,他们分别是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简称“中国一拖”)、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热电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407厂(河南柴油机厂)。在这些资源的加持下,这座没落的昔日都城,很快成为了新兴的工业热土。往后的几十年,兜兜转转,不过终究稳住了GDP省内老二的位置,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481.6亿元,高于贵阳,接近于哈尔滨。目前,洛阳市被划定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在国内基本上算是大城市。同时它还开创了一项记录——首个开通地铁系统的中西部非省会城市:
标志为一朵盛开的牡丹花,目前共建有两条线路,全线完全独立运营,并非是省会城市线路的延伸。其实,它的实力还远不止于此,作为四大古都之一,文旅资源极其丰富,博物馆数量冠绝全省,位居全国第六:
从综合实力来看,洛阳甚至强于部分省会,在中西部的地级市里是龙头老大一般的存在,城市的发展很全面,几乎不存在明显的短板。曾经的洛阳,好比曾经富甲一方的贵族,但因种种变故而家道中落,沦落为底层贫民。但它骨子里还是带有贵族的气质,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重新发达了起来;虽不如从前,但至少没有彻底沉沦:
神都洛邑,阅尽了千帆,仍少年模样。
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别再觊觎以前的荣光了,安心发展自身往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