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出海,好的翻译也是创造

依依说剧 2025-02-19 13:48:59
“哪吒”出海,好的翻译也是创造

英语里能不能用啥?早知道找日本动漫学翻译了,连中国古代咒语都能说得这么溜。

网友们在看哪吒海外版的时候,笑得挺开心,完全就像是从哈利波特里抄来的咒语一样,整的这么文邹邹,让老外一听就误以为中国古代道士念咒也都是这个调调。

东方魔法变成西方巫术,是不是显得不太对劲,不过老外要是看个电影字幕全是拼音,估计也是一头雾水,搞不好直接跳过去看下一部,毕竟谁也不想看个电影还得拿着字典查单词,这种翻译方式就跟给外国人煮饭时放不放味精一样纠结,放多了可能腻得慌,不放又怕人家吃不习惯。

最近那个黑神话悟空居然火到国外去了,老外玩着玩着就被孙悟空迷住了,连金箍棒这种词都开始学,这游戏翻译挺有意思,该直译直译,该意译意译,偶尔还来点音译,就像是给老外准备了一桌中国菜,有改良过的也有原汁原味的。

这种翻译问题真是头疼,就好比我们看日本动漫,总觉得有些台词怪怪的,可能人家原版意思完全不是这样,所以现在很多电影游戏都开始玩创新了,除了简单翻译,还加上解说或者画面提示,帮观众理解那些藏在词语背后的文化故事。

网友们现在可有创意了,看见翻译就想出主意,比如把急急如律令翻成fast fast biu biu,听着是挺好玩,但要真这么翻,整部电影的气质就变了,就像把功夫熊猫翻成kungfu panda一样,虽然简单明了,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以前总觉得文化产品出海就是要本土化,现在看来也不一定,保留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反而能勾起外国观众的好奇心,就像我们看美剧时听到一些英语俚语,会去查查是什么意思一样,这种文化差异反而成了让人想深入了解的理由。

现在的年轻人可厉害了,在社交媒体上讨论这些翻译问题,还能发展出新的解读方式,比如用表情包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搞得外国网友也跟着一起讨论,这种跨文化交流方式,比正经八百的翻译可有意思多了。

要是能把这些翻译记录下来,做成数据库,让大家一起投票评价,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翻译方式,就像现在的弹幕文化一样,观众能实时交流对剧情的理解,这种互动可能才是文化传播的未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