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因为太平天国运动被毁坏的寺庙,为了修缮寺庙附近的村民(也许是苦力)前来修缮寺庙,庙里的僧人正在现场进行督导工作。
第二张:晚清时期,具体年份不详 上海这里是上海的租界区,虽然是上海,但是对于晚清的人来说,看到拿着相机的外国人,他们还是像乡巴佬一样,眼神里充满了好奇。5个人里唯一穿了完整鞋履的只有白衣服的大哥,应该是比较富有的人。
第三张:1912年,山东青岛这两名穿着清朝服饰的外国人并不是普通人,据传两人是来自德国的海军士兵,换句来说,就是列强的士兵,他们虽然抱着中国的女童合影,但并不代表,我只想对他们说,回去吧,一战要开打了,你们该回去送命了,不远万里来中国干什么呢?
第四张:晚清时期,具体年份及地点不详这种鸡冠帽是西藏僧侣特有的,一共有两种规格,分别是散穗鸡冠帽和合穗鸡冠帽,散穗的鸡冠帽一般是普通僧人戴的,小喇嘛戴的就是散穗鸡冠帽,可能是个小沙弥吧。
第五张:1900年 地点未知三名砖瓦工站在木头搭建的脚手架上砌砖,后面的窗户已经出现了玻璃,这里应当是沿海城市,时下的中国,绝大部分的窗户还是纸糊的。
第六张:晚清时期,具体年份及地点不详商贩挑着扁担路过一家名为“万生号”的商铺,这些竹编用品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都还是家中的家居常备物品,但现在越来越少了,传统工艺在丢失。
第七张:晚清时期,具体年份不详 西北某地一名持枪的清军士兵坐在一个大殿外的地垄上,他抬着头一脸严肃地看着正前方,这个清兵人高马大,看面相也不是汉族士兵,除了头上的辫子外,几乎辨认不出他是清朝人,手上的火枪也并不是老旧的火绳枪。
第八张:晚清时期,具体年份及地点不详其实弹棉花这种传统工艺,据说是起源于元朝的。古时候有不少贫苦农民和工匠因生计所逼,整年奔波在外,为人弹棉花来养家糊口,虽然他们弹棉花的装备十分简陋,但却是一家人的希望。
第九张:一个国贼照片中的人名叫蒋孝琬,他曾在新疆莎车县担任衙门师爷。1907年的时候,就在此国贼的协助下,英国人斯坦因到敦煌窃取到了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此国贼还一并协助整理,最终使得大量的珍贵文物和文化瑰宝流落海外,此人罪当诛九族。
第十张:1900年左右 地点未知这是一张赌场的摆拍照片,或许是用来做广告的,墙上的标语是“大杀三方”、“青蚨飞入”,“白璧进来”等吉祥语,意思是鼓励赌徒们多下注。要我说啊,摆拍都穷得鞋都穿不起了,还赌呢。
第十一张:晚清时期,具体年份及地点不详大家都没见过外国人,大家都不知道他手上拿的是什么,哪怕这个看上去衣着华丽的贵妇,依然对手持相机的外国人充满了好奇。
第十二张:晚清时期,具体年份及地点不详清朝末年,国人吸食鸦片成风,由此获得了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而这些浑浑噩噩的人并不认为这是毒品,反而觉得是时尚。其实长期吸食鸦片的话,人的智力会直线下降、时常目光呆滞、精神萎靡、骨瘦如柴,简直是摧毁国家民族的一大害,幸亏林则徐大人虎门销烟,由此才逐渐止住了这股歪风。
第十三张:晚清时期,具体年份及地点不详照片中的人并不是普通人,而是善坤格格,她是第九代肃亲王隆懃之女,在她身边的人也不是普通人,是她的丈夫贡桑诺尔布,他是清末民初的蒙古族政治家、教育家、诗人,可谓是门户对。
第十四张:晚清时期,具体年份及地点不详古时候虽然没有冰箱,但是人们还是有办法制作冰镇食品和利用冰来减缓食品腐蚀的速度的。不过想要过上这样的生活,没点条件是不行的,尤其是南方。人们通常在腊月时就会收集冰块,再靠人力运到冰窖贮藏起来,只有这样在来年夏天的时候,才可以喝上一碗冰镇酸梅汤,普通人家哪里有这条件呢?
第十五张:长城并不是一直像大家印象中的那么雄伟和干净,当初建造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但随着清军入关后,长城也便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意义,随而就会变得荒废,晚清时期的长城就是照片中这样,杂草丛生,破败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