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年轻员外求恩师解惑,恩师:别急,一起来玩个童年游戏

尔文史读 2022-08-06 11:46:21

西晋永安年间,太行山下有一个名叫姚尚砀的员外,年近四十岁,已经拥有良田百亩,金银数千两。姚尚砀的日子虽然过得富足,但他却是整日忧心仲仲,愁容满面。因此,就有人猜测姚尚砀遇到了麻烦事,或者是失了财。不过,对于了解姚尚砀发家史的人却不这么认为。

姚尚砀还小的时候,父母就因病而先后离世,才8岁的他从此就成了孤儿。不过虽然是靠吃百家饭,穿成家衣才能活命,但姚尚砀却有着脱离贫穷,成为富人的梦想。因此,到了10岁时,姚尚砀就离开了自己出生的小山庄,来到城里后,投到一个开了几十家店铺的富人门下,成为一名小学徒。

说起姚尚砀的学徒生涯,还有几分传奇,但也体现了小小年龄的姚尚砀不同于普通同龄人的聪明才智。姚尚砀因为年龄太小,没有人推荐,还是只身到来做学徒,李员外自然不想要他。可姚尚砀主动说了自己的身世,并求李员外收留他,只要给饭吃,给衣穿,有个住宿的地方,其他什么条件都不谈,就愿意给李员外无偿做工10年。

这个李员外本是个软心肠的好人,见姚尚砀虽然年幼,却很聪明伶俐,就出于怜悯之心,先收留了他。李员外当时心里想的是,先给姚尚砀一口饭吃,能不能干活,以后再说。如果不能干,日后把他打发走;如果能干,就留下来,多少给点工钱,让他长大成人,再谋生路也行。

不过,让李员外没有想到的是,姚尚砀还真是个聪明勤快的少年。自从留下来,姚尚砀眼中有活,心中有数,行为举行很是得体,而且还因为腿脚勤快,每天都要多做些分外的活儿。

李员外对于姚尚砀的表现开始时并没有注意,可后来他发现只要姚尚砀跑过腿的店铺,面貌和之前会大有改变。店铺门脸儿洁净整齐,店内物品虽然还是按以前的位置摆放着,但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仅仅是一打眼,就让人感觉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

有一天,李员外巡店时发现了不同,就问这个店铺的掌柜的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掌柜的如实说了是姚尚砀过来送东西后,他自己一个人收拾的。掌柜的还说,别的几家店铺也发生了变化,也都是姚尚砀一个人收拾的,他们在一起聊天时,还以为是李员外安排姚尚砀来收拾的,后来才知道这只是姚尚砀的个人所为。

李员外听了,十分惊讶,就又去了附近几个店铺查看了一番,几个店铺的掌柜的都说是姚尚砀所为,这才信了。随后,李员外就把管家找来,让管家把姚尚砀安排到最大的一个店铺里去做学徒,并要求掌柜的亲自带,还特别强调,一定要让姚尚砀自己一个人驻守在店里。

大店铺的马掌柜不明白老板的意思,但还是很认真地教姚尚砀。也许是姚尚砀天资聪明,也许是他从小吃了苦,知道机会难得,也许是他的真诚和用心感动了李员外等人,但姚尚砀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懂得好好珍惜。此后,姚尚砀在李员外家一干就是十年。

这十年里,姚尚砀从一个10多岁的少年长大成为一个20多岁的帅气青年,做生意的本事也得到了李员外的真传,而用心上进的他自从住在了大店铺里,对于当好大掌柜的门路也早已轻松自如了。

姚尚砀在李员外的店铺干到22岁后,向李员外提出了自己想出去闯一闯,见见世面,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想法。李员外知道留不住这个有抱负的年轻人了,就拿出一个钱袋,交在了姚尚砀的手上。

姚尚砀掂了掂,觉得这袋钱少说也有五百两银子,就赶紧推了回去。李员外却说:“孩子,这可是你12年的工钱呀,你就收下吧!”虽然钱不少,但姚尚砀却不收,还对李员外当年的收留之恩一再感谢。

不过,李员外还是坚持让姚尚砀把这五百两银子收下,他给出的理由很直接,一是姚尚砀做工十二年,五百两银子是他该得的;二是姚尚砀要自立门户做生意,需要本钱;姚尚砀再推辞时,李员外就乐呵呵地说,这五百两银子就当是出资给姚尚砀做生意用的本钱。

至此,姚尚砀知道李员外的心思,也知道好意难却,就收了钱袋,挥泪告别了李员外。此后,姚尚砀远走他乡做生意了。靠着勤奋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加上有此前一些客户的往来帮衬,姚尚砀的生意越做越顺手,也就越做越大了。远在家乡的李员外知道姚尚砀不负所望,心里万分高兴,也因每年会收到姚尚砀送来的分红,与他常有来往。

不过,高兴归高兴,李员外还是担心从小没有了父母的姚尚砀心里不舒畅,就几番捎信去,希望姚尚砀回到家乡发展。

说来也很怪,在外乡的姚尚砀虽然生意做得好做得大,年纪轻轻的他也置办了百亩良田,家财也有万贯,可富足的日子,他却觉得没有做学徒时的快乐。对此问题思来想去后,姚尚砀决定回太行山下的家乡一趟,拜访一下多年未见的李员外。

这年冬天,闲下来的姚尚砀终于回到了家乡,也见到了李员外,还和李员外谈到了自己不快乐的心事。李员外听了,没有马上回应他的困惑,而是把他带到后院,二人一起玩了一个小把戏。

这个把戏,李员外和姚尚砀小时候都玩过。李员外取来一个箩筐,将地上的雪扫出比箩筐稍微大一点点的空地来,就把箩筐用一根拴了细绳的小木棍支起来,然后在箩筐下的小空地上撒了一把小米。玩过这个把戏的姚尚砀笑了,这是要用箩筐捕麻雀呀!

做好这些后,李员外拉着姚尚砀进了旁边的亭子里躲了起来。之后,二人坐在亭子里,就盯着箩筐观察起来。不用李员外说,姚尚砀知道,只要有麻雀进了箩筐啄小米,李员外就会拉动绳子,箩筐掉落,就会将来啄米的麻雀罩在箩筐里。

然而麻雀进箩筐啄了几次米,李员外都没有拉动绳子,到了吃饭时间了,李员外和姚尚砀竟然一无所获。二人忙活了一个多时辰,没有任何收获,似乎都有些失落,随之而来的也有感觉到的几分不可思议。

吃饭的时候,李员外回应了姚尚砀此前关于不快乐的疑惑。李员外说:“上午捉麻雀,一只没有捉到,这是为何呢?明明有麻雀进了箩筐,完全可以拉动绳子,捉到麻雀的,为什么我们一只都没有捉到呢?”

姚尚砀也正为此事迷惑不解,见李员外以此来提问,就耐心地听着他的解疑。

李员外回顾了上午的情景,刚支好箩筐没多久,就有三只麻雀飞进箩筐觅食,他没有拉绳子,因为看见箩筐外,还有几只麻雀,就是想等着多进几只后再拉;可是等了一会儿,三只麻雀飞走了,外面才进来了二只,接着啄米。因为比刚才的还少,他就等着再进几只了拉绳子……就是在这种等进箩筐的麻雀更多了再拉绳子的心理操控下,李员外才迟迟没有拉动绳子。

后来,箩筐里又进了三只麻雀,李员外想拉绳子,但还是迟疑了,想等着再进几只后拉,可结果,地上没米了,三只麻雀很快就都飞走了,一上午的时间就在这样不满足的等待中过去了。没有捕捉到麻雀,李员外当然会有些失落,甚至还有些后悔,心情自然也不好了。

说完这些,李员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姚尚砀。从李员外的话中,姚尚砀听出了一些意思,他沉思了许久,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有了钱,还不快乐的原因。过完年后,姚尚砀缩减了外地的生意,并交托给大掌柜打理,自己举家搬回太行山,重新置办了一份新的家业,此后就在家乡做事生活了。

读而有悟: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机会却总是稍纵即逝。假如对自己的贪欲不加控制,只会连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失去,因此请及时下手,以免煮熟的鸭子再飞掉。

亲爱的朋友,读完这则故事,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声明】:本故事为民间故事,旨为丰富文化生活,属本人文学创作,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虚构成分,请勿与其他挂钩,谢谢。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