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1000亿后,马云也扛不住了?阿里巴巴突然叫停,外媒:投降了

科技新鲜事 2024-02-21 20:01:47

在2020年的10月24日,马云于上海的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了震撼业界的演讲。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当前银行系统的保守,将之比作古老的当铺,指责它们缺乏创新精神,对于巴塞尔协议,马云更是毫不留情地描述它为“老年人俱乐部”,强调中国的金融生态系统迫切需要刷新其创新思维。这场演讲,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云的这番言论迅速成为金融圈内外热议的焦点,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不久之后的变化更是让所有人瞩目。原本即将在资本市场上演的蚂蚁集团巨额上市戏码,突然在2020年11月遭到紧急叫停。这一切的背后,似乎与马云的激进言论不无关系。据证监会透露,蚂蚁集团的杠杆水平高得惊人,达到了50至100倍,而其自有资金比例甚至不到1%,这样的财务结构让人担忧。更令人震惊的是,通过深入分析蚂蚁背后的股权结构可以发现,马云仅仅以340万的投资,就牢牢控制了这个估值数千亿的金融巨头。这种情况下,获得的盈利全部归个人,而一旦出现问题,可能造成的社会风险却需要全社会来承担。因此,蚂蚁集团遭遇紧急叫停,可谓是幸运中的不幸。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蚂蚁集团开出了高达71.23亿的罚单,这无疑是对其过往操作的一次严重警示。

2020年,阿里巴巴因为在其电商平台上实行的“二选一”策略被判定为垄断行为,遭到了182亿人民币的罚款,这是当时对于互联网平台的最大一笔罚单。这一事件不仅对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提出了质疑,也引发了外界对其本质属性的重新思考。一方面,阿里被视为电商巨头,另一方面,由于其旗下蚂蚁集团的金融业务,外界开始怀疑阿里是否更倾向于成为一家金融公司。这种双重身份的质疑,促使阿里巴巴在随后的运营和战略调整中,更加强调其作为科技公司的角色。

为了强化这一科技公司的形象,马云在2017年宣布成立了达摩院,这是一个专注于前沿科技研究的实验室,其目标是通过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来推动公司和社会的进步。马云对外承诺,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将会投入高达1000亿人民币用于支持达摩院在量子计算、半导体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这一宏伟的计划,展示了阿里对于科技创新的巨大野心。达摩院的成立不仅标志着阿里巴巴在科技领域的深耕,也代表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新篇章。

在随后的几年里,达摩院确实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它推出了通义系列的大模型,并孵化了平头哥半导体,这在半导体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进展。在量子计算方面,达摩院更是在2018年发布了中国首个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这一成就直接对标并挑战了国际科技巨头谷歌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成果。此外,达摩院还建立了两座专门的量子实验室,志在成为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军者。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达摩院的科研实力,也体现了阿里巴巴将科技创新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决心。

在科技探索的道路上,阿里巴巴达摩院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与转变。2022年11月26日,阿里达摩院宣布,其旗下的量子计算实验室将正式停止运营,这一决定意味着阿里巴巴正式退出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此外,达摩院新近建成的两座量子实验室及其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被无偿捐赠给了浙江大学。这不仅标志着阿里在量子科技研究方面的一次重大调整,也引发了业界对于科技巨头研发策略转变的广泛关注。

此外,达摩院在同年5月份已经宣布关闭自动驾驶业务,其中负责无人送货小车的“小蛮驴”业务并入菜鸟集团,其余人员则被转岗或裁员。马云此前曾表示,达摩院的1000亿投资仅是“启动资金”,未来达摩院需要实现自我盈利。然而,在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阿里巴巴开始寻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式,包括通过组织结构调整来优化资源配置。2022年3月,阿里巴巴实施了“1+6+N”组织改革计划,旨在通过精简结构提升运营效率。财报显示,该公司在2022年减少了近2万名员工,而在随后的半年中又减少了14785人。在这样的经济环境和内部改革背景下,达摩院的部分业务被裁撤似乎是出于对短期内难以实现商业化回报的项目的审慎考虑。

然而,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科技企业对研发部门的盈利性要求引发了更深层次的讨论。以华为为例,即便在遭受极限压力的情况下,任正非明确表示,公司不会对海思部门施加盈利压力,海思半导体业务将被保留完整,表明华为对长期科技研发的承诺。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的调整显示出在短视的盈利压力和长期科技投入之间的权衡。腾讯、百度以及华为等其他科技巨头仍在不断加码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投入,这使得阿里巴巴的策略显得更加值得商榷。科研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驱动社会进步,而非短期内的财务表现。因此,科技公司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它们能否在竞争中保持领先,更在于它们是否能坚持长期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

0 阅读:55

科技新鲜事

简介:每天分享最新科技资讯,尽在科技新鲜事。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