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关于“卖惨”产业链的新闻炸开了锅,大家的信任值又一次刷新下限。那些动辄哭诉生活艰难、博取同情的账号,竟然大多都是有人设剧本的。
更离谱的是,这帮人不仅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比真苦哈哈的还潇洒。这件事一曝光,不少网友纷纷感叹:世界上最赚钱的职业,居然是“可怜人”?
就拿最近被锤得最惨的“小松”来说吧。这位男主播人设是单亲奶爸,独自带着个娃风里来雨里去,穿着外卖员的制服,一边接单送餐,一边拍短视频,说什么“拼命挣钱,给孩子一个家”。
视频里的他,身上永远是满满的疲惫,脸上带着“再苦也要坚持”的微笑,评论区的人都在同情他给他打赏。
但现实是,他既不是单亲爸爸,也不是外卖骑手。外卖制服是淘宝买的,孩子是朋友借的,甚至送外卖的画面,都是开着导航在小区里兜圈子拍出来的。他真正的收入来源,是靠粉丝刷的礼物,还有各种“励志带货”广告。
如果说“小松”只是个人行为,那“大先哥助农”就是一整个团队运作的“卖惨”剧组了。
他们的剧本更离谱,每天换不同的角色出场:今天是贫困果农,哭诉水果滞销,再不卖出去就要砍树;明天是善良商人,拍胸口保证“我不赚钱,只想帮帮这些可怜的农民伯伯”……他们的直播间,空气里都弥漫着“扶贫助农”的气息,观众感动得眼泪汪汪,纷纷下单支持。
然而,买家收到的水果,很多时候跟直播里展示的不一样。有些人收到这样的次品想退货,但发现价格低、运费高,售后麻烦,索性认栽。等到有人质疑,“大先哥助农”团队的剧本又开始更新了:“因为最近暴雨,运输出了问题”“果农太穷,包装不到位”……
“卖惨经济”红红火火,关键是有人买账。人们愿意相信这些故事,不是因为智商不在线,而是大家的同情心太容易被利用。尤其是当这些故事配上催泪的BGM,镜头慢慢推进,主角眼里泛着泪光,嘴里却说着“没事,我能坚持”时,谁还能狠下心去质疑?
但这次被央视曝光后,大家终于开始反思了。这些“可怜人”到底是真的苦,还是打着悲情牌来收割流量?有人说,“这年头,越惨越赚钱,真诚才是最稀缺的东西。”还有人调侃,“以后谁再跟我说自己不容易,我得先看看他是不是在直播带货。”
平台方也开始行动,严查这些“卖惨号”,但问题是,封一个还能再开一个。只要流量还在,就有人愿意顶风作案,继续编织“悲情童话”。毕竟,比起老老实实干活,“卖惨”显然更轻松、更赚钱。
这波曝光,也让很多明星的粉丝群体炸了锅。毕竟,娱乐圈里“卖惨”的戏码也不少。某些艺人总喜欢讲自己“出身寒微”,然后被扒出家里三代经商;有的哭诉自己“刚出道时穷得吃不起饭”,结果被发现那段时间天天晒大牌包包。
总之,这次事件之后,网友们的眼睛更亮了,以后再看到有人哭着喊着“我好苦啊”,恐怕第一反应不会是心疼,而是想先查个水表。卖惨的人设还能不能继续骗下去?谁知道呢,毕竟,互联网从来不缺故事,但真相永远比故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