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扎鲁比诺港,是天然不冻港,为何俄国会把海军基地设在海参崴

幼柏看历史文化 2025-01-28 12:08:49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860年,沙俄拿下外东北的那一刻,站在海参崴高地上的俄国军官,心里大概是狂喜的。

眼前这片三面环海的土地,山峦护卫,海湾深广,南边还有一座天然屏障般的岛屿,看着就像是天赐的军事港口。

对他们来说,这地方绝不该只是打捞海参的渔民小镇,而是帝国远东的桥头堡。

可让人费解的是,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全年不冻、交通便利的扎鲁比诺港。

相比每年四个月都要被冰封的海参崴,扎鲁比诺看起来更像是理想的选择。

为什么俄国人最后还是坚定地把太平洋舰队的基地放在了海参崴,而不是那个“不冻”的扎鲁比诺呢?

这事儿得从地理位置说起。

扎鲁比诺港虽然条件优越,但它的位置实在太尴尬了。

它离中国吉林珲春只有50公里,离朝鲜也不过50公里,这样的地缘位置,哪怕放在今天都让人捏一把汗,更别提在百年前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海军基地绝不能放在这么“热闹”的地方。

扎鲁比诺港的周边,虽然四季不冻,但一旦周边局势有个风吹草动,这里就成了随时可能被“盯上”的靶子。

相比之下,海参崴的地理位置就安全得多,它被山海环抱,南边还有俄罗斯岛作为屏障,不管是从陆地还是海上,敌人都很难轻易突破。

当然,沙俄选择海参崴的理由不仅仅是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战略意义。

海参崴的地形得天独厚,其东边是乌苏里湾,西边是阿穆尔湾,南边是大彼得湾,整个地形像是一把天然的锁钥,牢牢地控住了这一片海域。

而扎鲁比诺港没有这样的地理优势,它更像是一个方便运输、便于贸易的小型港口,缺乏成为军事重镇的条件。

说得直白一点,扎鲁比诺适合做生意,但海参崴才是打仗的好地方。

不过,沙俄的算盘打得再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897年,他们从清廷强行租借了旅顺和大连,把远东舰队的指挥部搬到了旅顺,还美其名曰“更靠近大清的腹地,更方便‘保护’东北”。

可好景不长,1905年的日俄战争让沙俄吃了大亏,他们不仅丢了旅顺,连舰队都被打得七零八落。

无奈之下,只能灰溜溜地把基地搬回海参崴。

后来,二战结束后,苏联短暂地收回了旅顺,但1955年又还给了中国。

于是,海参崴再一次成为太平洋舰队的核心基地。

扎鲁比诺港虽然没能成为军事基地,但它也没被闲置。

和当年的大连一样,扎鲁比诺被俄国人定位为国际贸易港。

这里离中国东北非常近,尤其是吉林和黑龙江的货物,通过扎鲁比诺出海比走大连还节省时间和成本。

近年来,俄国人也意识到扎鲁比诺的重要性,开始不断扩建港口,试图把这里打造成另一个大连,以减轻海参崴的贸易压力。

可以说,扎鲁比诺和海参崴之间的关系,就像当年的大连和旅顺,一个负责挣钱,一个负责打仗,各自分工明确。

不过,对于中国来说,扎鲁比诺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这片区域曾经是吉林的出海口,但自从割让给俄国后,吉林就彻底失去了直接通往海洋的通道。

虽然近年来中俄在扎鲁比诺港的合作增加了东北地区的对外出口机会,但吉林、黑龙江的商品运输还是受制于人,没有太多主动权。

如果当年这片土地没有被割走,东北的经济格局或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有人说,海参崴是俄国人在远东的骄傲,而扎鲁比诺港则是东北人心底的一道伤痕。

无论如何,这两个港口的命运都深深地刻在了历史的版图上,一个代表着军事的强权,一个象征着经济的希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3 阅读:1801
评论列表
  • 2025-01-29 16:11

    收回外东北

  • 2025-01-31 20:19

    都是中国固有领土!还在这里比较个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