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就在河北那边还有这么一出戏叫武术戏,差不多有三百年历史了,要不是几个七十多岁的老艺人还记得,这戏可能就给丢了,他们办了个免费培训班,一教就是七年,现在村里的孩子都能演了。
这事得从今年正月十二说起,肃宁县文化中心那儿围了一圈人,台上一群孩子在打拳踢腿,跟电视里演的功夫片差不多,就是动作没那么花哨,看着特别实在。
台下的人看得可起劲了,有人说这孩子出手快,有人说那孩子步法稳,一个个都跟看懂了似的,其实就是觉得好看。
这些孩子都是西大史堤村武术戏培训班的学生,说是培训班,其实就是村里几个老人免费教孩子们玩艺儿,这个玩艺儿可不是一般的玩艺儿,是真刀真枪的功夫。
这戏里头有七成都是打戏,不光要会打,还得会演,说白了就是打出戏来,演出情来,这么说可能有点绕,但是看着好看就对了。
这些孩子现在打得有模有样的,要是搁在以前,可能连门都进不去,那时候村里的孩子抢着学,能学会的都是村里的能人。
现在倒好,想学的人少了,会的人也走了,要不是几个老艺人看不过去,这手艺就得断在这一代了,这事想想还真让人心里堵得慌。
培训班是李福启他们几个老艺人办的,说是办,其实就是自己找地方,自己买道具,自己教孩子,一分钱不收。
别看这些老艺人年纪都不小了,可是一说起武术戏,一个个都跟年轻了似的,眼睛亮得跟孩子似的,看得出来,这是真喜欢。
李福启说他十多岁就开始学这个了,那时候不光他们村有,周围四十多个村都有自己的戏班子,谁家要是有个红白喜事,肯定得请戏班子来唱上一出。
以前村里的老艺人教得可严,一个动作要练上几百遍,不到位就得接着练,现在教孩子们,肯定不能那么严,主要是让孩子们喜欢上这个。
李福启他们这些人,可以说是看着武术戏慢慢没落的,村里会这个的人越来越少,有的是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有的是去城里找活路了。
最后连个能唱全本的都找不着了,就连他们最拿手的《燕青打擂》都快记不全了,还是几个老艺人凑在一块,你记得一点我记得一点,才把这出戏给拼出来。
说起来也怪,这些老艺人记性都挺好,可能是年轻时候练得多了,这些动作就跟刻在骨头里似的,一说就能想起来。
他们这些老艺人,平均年龄都七十五了,但是为了教孩子们,每个周五周六都得来,寒暑假更是天天来,风雨无阻。
有时候家里人说他们是吃饱了撑的,孩子家长也担心孩子会磕着碰着,但是他们就是觉得,这手艺要是在他们这断了,就太可惜了。
这七年来,他们教了三百多个孩子,现在能单独演出的就有四十多个,这些孩子里面,有的是本村的,有的是周边村子专门跑来学的。
现在村里逢年过节的,总得演上一场,台上是孩子们在打拳踢腿,台下是老艺人们在点评指导,这场景看着特别热闹。
李福启说他这辈子就爱这个,一天不练浑身不得劲,现在能教孩子们,他觉得特别值,看着孩子们学会了,他比自己会还高兴。
这些老艺人都说,只要还能动,只要有人愿意学,这个培训班就得接着办下去,反正也不为挣钱,就是想把这个传下去。
现在的问题可能不是没人学了,而是怎么让更多人知道还有这么个好东西,这些孩子们学这个,与其说是学艺,不如说是在玩。
这事要是能录下来,做成教学视频,说不定能帮更多人学会,但是这些老艺人可能觉得,还是得面对面教才行。
村里人都挺支持这个事的,毕竟这也是村里的一个招牌了,要是能一直传下去,说不定这些学生里面,以后也能有人来教。
现在看来,这武术戏算是保住了,但是光靠这几个老艺人还远远不够,得有更多人来关心这个事才行。
这些老艺人虽然不收钱,但是场地和道具这些,总得有人来管,要是能有更多支持,这个传承可能会更顺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