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从来都没有达到唐朝宦官的权力高度,唐朝的太监掌握神策军,手里有兵权。唐朝的神策军是太监掌控的,但是明朝的锦衣卫可不是,锦衣卫永远只听命于皇帝,锦衣卫的选拔严格到了极点。历代都是锦衣卫的人,而且锦衣卫的指挥同知之类的大头目,要是敢内外勾结阳奉阴违,底层的锦衣卫接到了来自皇帝的令,就敢直接把他做了。
明朝太监控制不了兵权和人事权,明朝废宰相立内阁分化政治权利,内阁人员想入阁要皇帝点名,司礼监按制度是没有权利议政,但是皇帝默许给了他们这个权利,所以司礼监可以和内阁一起议政,内阁可以决定事情怎么做,但是司礼监或者皇上不盖章就不能执行。司礼监能盖章能质疑内阁,但是不能决定内阁怎么做,同样司礼监的人也是皇帝说了算,这就变相导致所有权利都归皇帝。
兵权也一样被分给了御马监,御马监管理禁军,而且御马监大太监和司礼监是平级,御马监管理禁军可以调兵,但是钱粮装备归兵部管,御马监想调兵只能拿圣旨调不然兵部不给钱粮,同样还有个五军都督府也是管调兵的,这样变相把权利全都归了皇帝,太监们根本掌握不了任何实际权利。不过是皇帝伸出来的众多触手,他们所有的风光都是来源皇帝的默许,是生是死都在皇帝一念之间。
中晚唐宦官也是依附于皇权的,只不过他们不是依附于某个特定的皇帝,而是依附于皇权本身。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和武官集团的信任链条被打破,皇帝不在信任武官,害怕第二个安禄山出现,不敢让武官掌握禁军,所以让宦官掌兵。明朝之所以没有出现宦官专政,也是因为宋朝开始建立起对地方的制衡控制体系。
而唐朝所谓的宦官专政也是纸糊的而已,宦官的权力天然不牢靠,只要皇帝强势有手腕,很容易控制宦官集团,比如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哪怕是被称为昏君的唐懿宗,都能轻松控制宦官集团。他们未必不能跟崇祯一样把宦官全部杀掉,但是杀掉宦官之后神策军要给谁保管呢?宦官在猖獗也只是皇帝手中的刀而已,有能力的皇帝不会放弃这个好用的工具,因为宦官本身是皇权的延伸。崇祯在杀掉魏忠贤之后,反而在与文官集团的扯皮中白白浪费心力。
安史之乱后,皇帝对武官愈发不信任,开始大肆起用太监来染指军权。事情这就开始坏起来了,老皇帝死了,新皇没登基,而老皇帝委任的掌兵太监却还活着,掌兵太监可能会买老皇帝的账,但不一定会买你小皇帝的账。掌兵太监的权力来源于老皇帝,小皇帝的权力也来源于老皇帝。可新皇帝是谁还不好说,而掌兵太监是已经在那了。权力是有惯性的,并不是一个法统和名义就能收回来的,特别是当前一任皇帝平庸无能的时候,无法用制衡术来平定身后事,或者没能培养出一个年富力强的接班人(但其实这种身后事即便是优秀的皇帝也难保不会翻车)。这时候新皇帝就尴尬了起来,甚至不得不依附于太监,来求他扶持自己坐稳皇位。
唐朝的太监是有兵权和政权的,可以架空部分皇帝,相当于皇帝分权给太监。明朝的太监是依附于皇帝,太监的权力必须通过皇帝然后由太监托管,皇帝可以随时终止。明朝对于太监权利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掌控力强一些。不过明朝皇帝也不好干,明朝那言官是没事就要骂皇帝,什么都管,而且虽然没了宰相但是有了内阁,皇权也被文臣限制的很死。
唐肃宗以后,有实力的太监大部分都掌握着中央军的兵权。而明朝太监最多就是东西厂,御马监的兵权,翻不起大浪来。
屁用都没,古代权利更不受限,都玩的是自私自利的损人利己主义,没一个人的朝代,更没有一个女人的朝代。
很简单,兵权。唐朝宦官有神策军的兵权,如果明朝宦官也有神机营,三千营等等主力部队的兵权,也可以废立天子[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