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很危险,难怪开国皇帝屠杀他们,如果不杀会怎样

陆荣倩说 2019-05-04 13:57:44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是范蠡对越王勾践的评价,卧薪尝胆的勾践可以复仇吴王,借助了很多人的力量,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但在和构建从事的时候,范蠡发现这个君主只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不能同享乐的皇帝,在隐居之前用这句话却说自己的好友,好友没有听从他的话,导致在勾践复仇之后被赐自尽,实在是帝王心性的写照,这句话也成为很多开国皇帝信奉的至理名言,成为他们开国之后坐的主要事情,为何开国皇帝们经过漫长艰苦的斗争,成功建立帝国之后要对自己的功勋们痛下杀手?

 

我们可以来看一看杀开国功勋最出名的两位帝王,一位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一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们都有共同的出生背景,都是白手起家的平民阶层,成功之后的他们担心自己的好朋友好伙伴认为大家都是平民出身,为何你可以成为帝王,而他们只能成为朝中大臣,担心在这样的心理不平衡下对自己的王朝统治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痛下杀手解除帝国隐患,这担心造反的罪名如同臭名昭著的莫须有,但这是皇帝们对自己皇位的警惕和对皇权稳定的诉求,其他一开始身份就很高的皇帝们比如秦始皇等人就对功臣们不以为然,丝毫不担心他们造反,也就不会出现屠杀功臣的情况。如果这些平民帝王不屠杀功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对大多数功勋都没有下手,导致唐朝出现很多位高权重的老臣,这些老臣确实对帝国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李唐王室之内的互相斗争,都有他们这些功勋的参与,即便他们不想参与,但他们的身份地位导致他们会成为所有人拉拢的对象,迫不得已成为王朝动乱的一份子。第二个例子就是司马懿,司马懿是曹魏建国的主要工程,得到尊敬,地位高的司马懿让司马家族成为曹魏阵营中第三家族,和曹家,夏侯家分庭抗礼,逐渐演变成门阀家族的斗争,让司马家族在帝国的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所处的位置越来越尴尬,势必要和皇权发生斗争,在之后的历史也证明,司马家族篡位成为唯一的出路,所以功勋对皇权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如果皇帝们不杀功勋,势必会让帝国的发展中出现皇权不得不注意,不得不照顾的一部分群体,在开国皇帝死后,功勋们也相继离世后,没有一统征战的情义,功勋们的后代肯定会和皇权爆发斗争,屠杀功勋是一种解决办法,最好的结局办法还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方式,值得其他帝王借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