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带父亲去医院看病,挂了一个专家号,一看支付金额,居然有些小惊喜。
挂号费用30元,医保报销就达24元,我自己只花了6元。
要知道,以前的挂号费是一分都不给报销的。
原来,从2023年7月1日起,挂号费已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报销比例高达80%,且不设起付线。
如今,当我自己真正享受到这项政策的时候,才更坚信国家医保改革的力度。
从细微处为百姓着想,才是真正的惠民。
我联想到不久前,老家的邻居王大爷腰疼,却不舍得花钱去医院看病。
没想到被子女们强行带到乡镇医院时,医生的一句话却让倔强的王大爷眉开眼笑。
原来,医改之后,这样的腰疼病,在家门口的乡镇医院也可以办理住院理疗,报销比例达到了85%。
百姓少掏钱,“有病不去看,该住院不住院”的现象就会减少,这才是给百姓最大的实惠。
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国家的一次次医改,像春雨渗透到百姓就医的方方面面,正在悄悄改变着百姓的就医体验,保障着百姓的身心健康。
01、解决看病难
十几年前,看病至少需要两三个人陪同。
有人陪着病人,另外一个人得穿梭到楼上楼下,挂号、缴费、拿药。
有时候还会因为找不到地方跑错楼层,延误看病。
可如今,且不说可以提前从网上挂号,选你需要去的科室,约你想约的医生,即便到了医院,快捷便利的自助流程也能让你少走不少的弯路。
那天,我正在自助机挂号,就听到一个阿姨着急地说:“咋办呢?”
急切的声音,引来了医院门诊大厅的导医。
一问之下才知道,阿姨来看病,出门走得急,忘了带身份证。
导医不疾不徐地问阿姨,手机有没有支付宝。
“支付宝也行?”阿姨急忙掏出手机,一副不太信的样子。
“当然可以啊,可以用医保电子凭证挂号看病的。”导医笑着说。
果然,在导医的简单指导后,阿姨成功地挂上了号,笑容也很快溢了出来,不禁感慨道:“真方便呀,要不还得回家跑一趟了。”
而这样的自助机遍布各个楼层,几乎每个科室都有。
患者看完病,出了医生办公室就能缴费,根本不用到处找缴费窗口。
2013年,有位博主曾在网上写了一篇名为《如果上医院像上淘宝就好了》的文章,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他说,如果有一天,我们打开手机,自己就能看到关于医生的评价和擅长领域,然后自由选择医生,预约哪一天看病,该多好。
他还说,那些慢性病患者,需要经常开药,如果可以从网上联系到主治医生,线上复诊拿药,省得往返医院旅途劳顿,该多好。
没想到,10年后的今天,他所期待的,都已变成了现实。就医真的就像淘宝购物一样,便捷简单。
可以自己下单,开的什么药也可以从缴费系统上查到,每一笔清晰明了,也再不用猜医生的“天书”写了什么处方。
而且,很多医院开通了网上问诊,线上就可以完成复诊、开药流程。
国家的医改越来越接地气,百姓的就医体验也越来越好。
02、减少过度治疗
医改之后,百姓看病流程减了,过度治疗也少了。
有位爱拍短视频的博主因为打篮球脚受伤去了医院。
他挂号之后见到了医生,本来以为医生会给他先开单子,做个抽血、拍个片子,以往这都是最基本的检查。
没想到大夫却说:“没事,轻微扭伤,给你开个止痛贴,贴贴就好了。”
他特别吃惊,因为如果照往常一样,他一定是得花个大几百,做一系列检查,医生才会下结论。
即便他走出医生办公室时,仍然不可置信。
可当他走到儿科的时候,更是有些吃惊。
按照以往,每年的秋冬交替时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医院儿科总是人满为患。
许多孩子会打点滴,做雾化,会挤满整个儿科,床位都很紧张。
今天居然没有几个人,仅有的三两个看病的孩子,医生也只是给配了两盒口服药,让回家吃。
那个孩子妈妈一脸疑惑,竟问大夫:“不需要输液吗?炎症能下去吗?”
医生却一脸淡定地说:“没问题,回去吧,很快就好了。”
习惯了孩子感冒就输液打针的家长,当有一天把输液换成了药片,居然还有点不习惯。
医改取消了门诊输液,一夜之间,去医院输液的人少了,人们再不认为输液是“万能”的。
“小感冒大输液”的畸形医疗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过度输液得到了遏制,孩子反而有了抵抗力,家庭医疗负担也降了下来。
要知道,输液的费用是口服药物的30倍之多。
以治病为中心,变成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医改真正做到了把百姓放心上,还百姓了一个良性的就医环境。
03、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难题
看病贵一直以来都是百姓深感无奈的一件事,而药价虚高却是导致看病贵的重要因素。
由于药品市场相对开放,很多时候几十个厂家在生产同种药物,竞争异常激烈。
厂家会为了争夺市场,过度营销,甚至不正当竞争,搞回扣,导致药品营销费用增加,最终买单的却是患者。
然而这一现象正在逐渐被医保的谈判专家们改写。
2019年12月,一场医保谈判专家灵魂砍价的视频火爆全网。
面对企业药品代表的谨慎降价,谈判专家脱口而出:“现在是整个国家在和你们谈判。”
这份底气,诠释了中国政府为患者服务的决心。
最后一轮谈判,谈判专家最终将药品的价格谈到4.36元。
买菜式砍价,是因为谈判专家的背后代表的是十几亿的参保人员。
基数庞大,分毫必争。
其实早在2018年,国家医保局刚成立时,就已经组织了抗癌药专项准入谈判。
那一年,电影《我不是药神》爆火,把天价药品推入了大众视野。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抗癌第一人在高价药的逼迫下,为了活命只能铤而走险,去国外代购仿制药的故事,真实再现了百姓对天价抗癌药物的可望而不可即。
也是在那一年,国家医保局将18种抗癌药物纳入谈判范畴,最终有17种药物谈判成功,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几年来,医保目录不断调整,一批批好药降价进入医保目录,百姓终于不用买不起药,看不起病,而活在等待死亡的状态下。
2021年11月11日,又一次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现场,医保谈判专家的一句话连上三个热搜。
她说:我们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
她也几次“卑微”地表示,希望药品代表拿出最大的诚意,最终将罕见药品价格从第一轮报价的53680元/瓶,砍至33000元/瓶,降幅达到38%。
她说着最温柔的话,砍着最狠的价。
医保局一次又一次地组织谈判,一次又一次地为百姓砍价,只为找到一个最合理的价格,最大范围惠及百姓,这可能是医保存在的最大意义。
4、结语
2020年,身为眼科医生的赵芳,刚掏空所有积蓄在北京买了房,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却彻底打乱了她的生活。
由于她病情比较严重,医生建议做靶向治疗,可是将近2万一支的靶向药,着实让她难以承受。
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她只好停了孩子的兴趣班、学习班,可依然是捉襟见肘,最后只能动了卖房子的心思。
卖房看病,几乎成了老百姓看不起病时唯一的办法。
如今赵芳还有没有再继续治疗,我们不得而知,但她曾自费购买的那些昂贵的靶向药都已经纳入了医保,且降幅超过了70%。
“天价药”的陆续消失,让百姓终于再也不用担心买不起药,看不起病了。
近十几年,国家一直在不断推进医保改革,成效有目共睹。
从线下排队到线上支付;从手写天书病历到清晰明了的电子病历;从过去医保个人账户只能自用,到现在实现“医保共济”;从天价药费,到百姓可承担的价格范围,还有线上买药、异地就医等等医改举措都在证明,国家正在下大力度改善民生,保障民生。
虽然改革过程中也有弊端,也有怨声,但患者的医疗体验也在不断改善,医疗环境更在不断完善。
希望下一个十年,医改能够让中国的百姓真正实现“医”有所保,“医”无所忧!
作者:维珊
编辑: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