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林小利:小学数学儿童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秒懂 2025-01-16 20:06:24

【教学论文·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儿童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林小利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儿童诗作为一种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文学形式,与数学教学的结合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儿童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分析儿童诗在数学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并提出实施策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小学数学;儿童诗;教学实践;探索

一、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因此,探索一种新颖、有趣且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儿童诗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富有韵律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儿童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诗具有生动的形象和有趣的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引入儿童诗,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儿童诗中的数学元素往往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儿童诗中的情节和场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诗的创作往往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有助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作儿童诗,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4.跨学科融合

小学数学儿童诗教学可以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将数学、语文、艺术等学科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儿童诗教学的实施策略

1.选择合适的儿童诗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具有数学元素且富有童趣的儿童诗。这些诗歌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短、易懂且富有趣味性的数学诗。比如,《数鸭子》:“一群鸭子过河来,一只跟着一只走。前面数来有五只,后面数来有六只。小朋友,动动脑,共有几只过河来?”这首诗歌既包含了简单的数学计数,又通过生动的鸭子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挑选一些更富挑战性、内容更丰富的数学诗歌。比如,《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诗歌不仅包含了数学中的乘法知识,还通过描绘季节的变化,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些诗歌的选择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而且与数学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同时,通过朗读和背诵这些诗歌,学生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因此,教师在选择儿童数学诗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选择那些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的诗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儿童诗与具体的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讲解诗歌中的数学元素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诗歌中的场景和情节,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乘法口诀歌》为例,这首儿童诗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旋律,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诵这首诗,然后引导他们发现诗歌中蕴含的乘法规律。最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创作类似的诗歌,巩固所学的乘法知识。

课堂上,老师引入了一首特别的儿童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一四得四’蹦蹦跳。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二四得八’呱呱叫。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三四十二’真奇妙……”老师先带领学生一起诵读这首儿童诗,让学生感受其韵律和节奏。然后开始详细讲解:“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只青蛙有一张嘴,两只眼睛和四条腿,这里就包含了我们要学习的乘法知识哦。一只青蛙对应着一乘以四等于四,也就是‘一四得四’。那两只青蛙呢,就有两张嘴,四只眼睛和八条腿,这就是二乘以四等于八,也就是‘二四得八’。那大家想想三只青蛙会是怎样的情况呢?”接着,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诗歌的内容去分析三只青蛙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学生们积极讨论,得出了三只青蛙对应着三乘以四等于十二,即“三四十二”。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老师还准备了一些青蛙的图片道具,让学生根据诗歌和图片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青蛙,根据诗句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一只青蛙就跳一下,两只青蛙就跳两下等,其他学生则负责观察和记录乘法算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诵读、讨论、表演等多种方式,深刻理解了乘法口诀中“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等内容。同时,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引导学生创作儿童诗

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儿童诗。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能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四、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娱乐化

虽然儿童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娱乐化,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把握好诗歌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平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实施儿童诗教学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实施儿童诗教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这包括了解更多的儿童诗歌作品、掌握更多的数学教学方法以及具备更强的教学组织能力等。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和学习。

五、结论

总之,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小学数学儿童诗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我们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一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小学数学活力课埻的构建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3(8):75。

[2]霍秀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15。

[3]方容飞.诗润童年——儿童诗的教学主张[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6:28,38。

版权声明:文/图来自作者或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邮箱yibujin@qq.com删除,本平台仅供免费学习交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