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春,江青参观了碧云寺。在看到孙中山的水晶棺和孙中山用过的东西以及展览物品,已经生过气的江青,再次火冒三丈。
于是,江青命令万里,把孙中山的这些东西全部搬走。
想到北京没有合适放置孙中山这些东西的地方,万里感到十分为难,谨慎地问:“搬到哪儿去呢?”
听了万里的话,江青脱口而出:“送到南京中山陵去!”
对于这件事情,江青没有说过就忘,在回去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问北京市委书记吴德:“你们北京市委是共产党的市委还是国民党的市委?为什么碧云寺还展览孙中山的东西?我限你明天就搬走。”
对于江青的脾气,吴德是知道一些的。这是江青第二次提到这件事情了,如果硬顶着不办,肯定不好。
于是,在回去后,吴德便和万里商量了一下,决定先把这些东西搬走,找个地方存起来。
想到这件事情不利于党的统战工作,北京市委决定以内部装修为名,将碧云寺暂停开放。
事实上,此时的碧云寺,与南京中山陵建成后相比,孙中山用过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1924年,在冯玉祥、段祺瑞和张作霖的邀请下,孙中山辗转来到北京,共商国是。此时,孙中山已经病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病逝,享年59岁。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迅速成立了葬事筹备委员会,并遵照孙中山归葬南京紫金山的遗愿,开始着手筹备南京中山陵的建设。
然而,考虑到南京陵园的建设需要时间,治丧委员会为了确保遗体能够得到妥善安置,这才决定将孙中山的遗体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
3月30日,苏联政府赠予的、用来保存孙中山遗体的“水晶棺”,运抵北京。但是,经协和医院医生检验后,“认为质料脆薄,其外皮为金质,易于传热,不适于永久保持之用”。
最终,孙中山的遗体没能完好保存,使治丧工作留下了遗憾。
4月2日,孙中山的灵柩移厝至西山碧云寺,在这里一直存放了4年。
11月23日至次年1月4日,为了反共,以林森、邹鲁、谢持为首的部分国民党中央委员,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召开一届四中全会,也称西山会议。
此次参加会议的人,也被称为西山会议派。这些人长期与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不合。在共产党内部,这些人也被称为国民党党内的右派势力。
1929年,孙中山的遗体由北京出发,移葬到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移灵时更换出的中山先生的衣帽,被放回原殓的楠木棺中,封入金刚宝座塔石塔内。
之后,为了纪念中山先生遗体暂厝之地,“国民政府”在普明妙觉殿,设立了“总理纪念堂”,并在金刚宝座塔石券门石塔设立了“总理衣冠冢”。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重修了碧云寺,并将这里复命名为“孙中山纪念堂”和“孙中山先生衣冠冢”,供后人瞻仰。
在中山纪念堂的正中,安放着孙中山的汉白玉全身塑像,在左右两边的墙壁上,镶嵌着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孙中山书写的《致苏联遗书》。此外,在纪念堂内还陈列着孙中山的遗墨、遗著。这便是江青所说的要北京市委“送到南京中山陵去”的物品。
2006年04月15日,在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副主任郑立中等人的陪同下,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来到碧云寺,参观了孙中山纪念堂,拜谒了孙中山的衣冠冢。
参观结束后,连战写下了“青山有幸伴中山 同志无由忘高志”,表达了对革命先辈孙中山的敬仰之情。
国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