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期间,一纵作为总预备队,参与了多个方向的作战准备。
如锦州攻坚战前期,一纵的1师和2师,就部署在锦州东边的石山待命,此部署,除了随时准备加入辽西战线,以便对付廖耀湘兵团外,同时也在随时准备着支援锦州战场。
之后,一纵又南下至高桥地区,把1师和2师分别布置在高桥东北和高桥西南。
其中,布置在高桥东北的1师,任务是一旦我军攻锦受阻,便可作为生力军加入战斗,而布置在高桥西南的2师,任务则是对塔山阻击的四纵随时支援。
尽管一纵已经充分做好了战斗的准备,随时随地都能投入战斗,但由于战局发展过快,始终没有找到一展身手的机会。
一直没捞到仗打,这就让一纵上下憋了一股子劲儿,作为纵队司令员的李天佑更是急到不行,他与战士们都是一样的求战心切。
而到了辽沈战役的最后阶段,也就是攻坚沈阳期间,一纵终于等到了歼敌机会。
但就当一纵日夜兼程火速赶到沈阳城下,准备大展拳脚时,担任主攻沈阳总指挥的二纵司令员刘震却告诉李天佑,“用不着你们了”。
咋回事?得从当时二纵遇到的一个意外情况说起。
一、杀鸡也要用牛刀
锦州战役结束后,东北我军随即在辽西地区对国军廖耀湘部发起围歼,仅用三天,便彻底将其歼灭。
此战,共歼灭廖耀湘兵团约10万余人,为辽沈战役的取得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而国军这边,由于廖耀湘兵团被全歼,深感情况不妙,因此,据守在沈阳的国军第8兵团司令周福成,便下令沈阳外围据点的国军残部全部入城,妄图做最后的挣扎。
不仅如此,周福成还打算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时,那就找机会经营口从海上撤走。
而国军的意图,自然逃不过中央军委的眼睛,因此在10月27日,也就是歼灭廖耀湘兵团的第二天,军委急电东野野司,电文中要求,“须以有力兵团阻塞敌人向海上的逃路”。
接到军委的电令,东野野司迅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调整。
考虑到敌人随时都可能逃跑,加上军委的急电要求,东野野司决定,此次攻克沈阳,不仅要快,还要猛。
所谓快,那就是趁着沈阳之敌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之际,以最快速度实施奔袭,这样的话敌人就没有时间组织防御,说白了就是打其一个措手不及。
而猛,那就是遵照军委的指示,用“有力兵团”,即作战实力强大的部队去打。
基于这种思路,东野野司这次打沈阳的宗旨,主打一个“杀鸡也要用牛刀”,不仅派出了当时距离沈阳最近的12纵,还把刘震的2纵,以及李天佑的1纵都派了上去。
要知道,12纵本身就战力不俗,再加上作为东野两大主力纵队的1、2纵,这就意味着,三个纵队共15万人,将会齐聚沈阳城下。
单是这个阵容,就足以让沈阳之敌瑟瑟发抖了。
命令下达后,1纵和2纵随即开始行动,而到了当年的11月1日中午,2纵主力部队率先进入预定区域。
之后,2纵副司令员吴信泉率领前卫团,自沈阳西北方向杀进铁西区。
但在进入铁西区后,一个未曾想到的状况,让久经战阵的吴信泉都很懵,甚至不住的开始自言自语,“我的部队啥时候这么厉害了?”
啥情况能让吴信泉如此反应呢?原来,是部队的进展实在是太快了。
在进入沈阳之前,2纵充分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毕竟沈阳守敌还有十多万,尽管其战力比不上国军主力部队,但数量较多,所以也不容小觑。
但在前卫团杀入铁西之后,一路上几乎就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敌军基本上是一触即溃,进展之顺利,让吴信泉都觉得不可思议,所以这才疑惑部队啥时候变得这么厉害。
其实,不是2纵的前卫团变厉害了,而是沈阳守敌早已没了斗志。
自廖耀湘兵团被歼灭后,沈阳守敌的士气基本到了谷底,作战会议上就有国军军官直言,守卫沈阳之仗根本打不了,还不如早做打算。
因此,除了像国军第8兵团司令周福成这样的极个别顽固派之外,不少国军中高级军官,在东北我军抵达沈阳之际,已经纷纷在私底下联系我军,要求“投诚”和“起义”。
其中态度最为积极的,当属国军第53军130师师长王理寰。
王理寰将军出身东北讲武堂,当初在1948年年初时,他就与吕正操将军有过接触,如今廖兵团被全歼,沈阳守军人心大乱,王理寰将军就意识到,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在10月29日,王理寰将军派人找到我军,正式提出起义请求。
而到了2纵抵达沈阳之际,王理寰将军已经开始安排部下在城内张贴起义标语,并派兵保护工厂、仓库、学校等地,就等着我军前来接收。
类似王理寰将军这样深明大义的国军将领,当时不在少数,而他们的明智选择,为沈阳解放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也正因如此,李天佑的1纵又一次失去了歼敌机会。
二、“委屈”的1纵
为啥说1纵是又一次失去了歼敌机会呢?这就要说说塔山阻击战了。
塔山阻击战期间,作为阻击主力的是东野4纵与11纵,当时国军为能驰援锦州,组建了多达11个师兵力的东进兵团,而塔山,便是东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
而为了挡住敌军,东野野司指示4纵和11纵,必须充分贯彻“坚决固守、寸土不让”的方针,务必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
一个是拼了命想增援锦州,一个是坚决固守,自然战况极为激烈。
为能突破我军阵地,国军极为疯狂,期间炮弹发射无数,以至于塔山附近的土地哦度被炸没了好几尺。
由于久攻不下,国军更是派出了有“赵子龙师”之称的独95师,该部主要是以西北马家军组建而成,以悍不畏死著称,战力相当强悍。
而独95师上阵后,采取了集中优势力量,同时波浪式冲击的战法,加上其装备优良,以及有空中力量支持,因此,4纵的阵地一度被突破。
得知4纵压力巨大,当时部署在高桥的李天佑当即就把电话打给了4纵司令员吴克华,表示1纵随时都可以支援。
但吴克华则表示,暂时不需要1纵帮忙,4纵手里还有后备力量。
就这样,1纵只能眼睁睁看着4纵圆满完成了塔山阻击的任务,自身却没捞到仗打,而在塔山阻击战后不久,1纵其实也有一次上场的机会。
辽西会战最后阶段,也就是东北我军对廖耀湘完成合围之后,东野野司下令,要求各部从不同方向对廖兵团实施向心突击。
当时由于廖兵团军心大乱,因此是个极好的歼敌机会,所以野司干脆直接放权,要各部积极出击,“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枪声密集就往哪里冲”。
在这种情况下,1纵自然不甘示弱,但问题就在于,当时1纵的主力1师和2师位置是锦州南边的高桥,跟战场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这就导致在1纵抵达战场时,其他纵队已经把“肉”吃的差不多了。
倒是1纵的3师,当时因配属给了10纵做预备队,因此在发起总攻后“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后歼灭了杨家窝棚、华家窝棚以及五里岗子、黄家窝棚等处的敌军,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
而这,就更让1师和2师羡慕无比,本身作为总预备队,却一直没没捞到像样的仗打,就让1师和2师够委屈了,如今又看到3师捷报连连,更让1师和2师憋了一股子劲儿。
所以,在接到攻克沈阳的任务后,1师和2师的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在沈阳多歼灭点敌人,但最终,这个愿望又一次落空了。
三、1纵的遗憾
在李天佑率1纵马不停蹄的赶到沈阳城下时,第一时间打通了负责此次作战总指挥刘震的电话,一边擦汗一边急切的说,“我们的部队已经到齐,赶紧给我们下达战斗命令吧”。
而电话那边的刘震一听是李天佑,当场就哈哈大笑,同时告诉李天佑,“已经用不着你们了”。
这话,让李天佑听得一头雾水,咋就用不着1纵了?没等他开口询问,刘震紧接着就说,“现在沈阳基本已经拿下,所以你们当前的任务是,赶紧进城肃清残敌”。
而这就更让李天佑疑惑,要知道沈阳可不是小地方,不仅城防坚固,并且国军在这里尚有十余万兵力,怎么会这么轻易的就被打下来呢?
直到刘震把情况做了简要说明后,李天佑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在东野大军抵达沈阳之际,国军可谓是争前恐后的“投诚”和“起义”,这里面,不仅有王理寰将军的130师,还有隶属于新一军的暂编53师。
这两支部队,算得上是沈阳国军的骨干力量,而他们的选择,自然也影响了其他守军。
比如当时任国军沈阳第二守备纵队的少将总队长秦祥征,就亲自走上街头,等着我军干部的到来。
还有,在我军战士冲进一个国军的指挥部时,就惊讶的发现,这里的国军士兵早已列队完毕,站在院子里等着,还告诉我军干部,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已经保护好并登记造册。
就这样,沈阳守敌起义的起义、投诚的投诚,而这就是沈阳解放十分顺利的原因。
当然,也不是所有国军都做出了正确选择,像国军青年军207师的两个旅,就极为顽固,该部队本身是配属给廖耀湘兵团的,廖兵团覆灭后,207师残存了两个旅逃回沈阳,并在铁西工业区摆出顽抗到底的架势。
但其此举,无疑是螳臂当车,因此不出意外的被我军全歼。
而这么一来,1纵就又一次没捞到像样的仗打,不得不说,作为东野的主力纵队,却没能在辽沈战役中大展拳脚,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不过,1纵的遗憾在不久后的天津战役中得到了弥补,当时已经改编为38军的1纵,是第一个突破城垣并率先攻进敌司令部的部队。
而到了抗美援朝期间,38军更是力压美军,打出了“万岁军”的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