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读者见书妆嘲骂甄嬛,就觉得我和宜修是同党,觉得我是余莺儿转世,觉得我是华妃派来报仇的,真的是,说你们什么好呢;这些读者朋友根本想不到,书妆的意思是,如果甄嬛都那么丑陋恶毒,那么宜修华妃余莺儿就更不用提了,她们的恶毒肉眼可见,书妆再批评她们就是人云亦云,我有那么无聊吗。
郑重地提醒某些观众朋友:看《甄嬛传》,我们的立足点应该在宫外或者现在,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于宜修华妃余莺儿之间;如果你以一个平民百姓的眼光去看皇宫内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你就会发现,他们就是蛇鼠一窝,属于虎狼之争。
相信绝大多数的观众和读者,都不是皇帝的嫔妃,也不是皇亲国戚家里的主子小姐,而是皇宫以外的平民百姓;所以,如果你以甄嬛的荣辱喜乐为标准看问题,那实在是有些虚妄了,那真的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老子《道德经》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意思是:当我们确立美的标准的时候,丑的标准也就确立了;同样,当我们确立善的标准的时候,恶的标准也就产生了。
把美丑善恶的次序调整一下:当我们确立丑的标准的时候,美的标准也就确立了;当我们确立恶的标准的时候,善的标准也就产生了。所以,在宜修华妃和余莺儿恶的光芒照耀之下,善于矫情的甄嬛就显得有些善良了。
既然美丑善恶都是相对而言的,都是人的意识进行比较所产生的结果,所以,在某一时间,在某一个地方,就有可能会形成一个全部都是丑人、全部都是恶人的特殊环境。
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没有一个好人,但是由于你的主观意识会把他们进行比较,所以你会觉得A不如B不如C也不如D恶毒,以至于最后你会得出“A是善良的、A是美好的”这样的结论。
这种特殊的环境,可以是任何一个朝代的一个盗贼团伙的生存空间,比如《水浒传》;也可以是专制社会里某一位皇亲国戚的家里,比如《红楼梦》;还可以是专治社会里某一个皇帝的深宫后院,比如《甄嬛传》。
这种特定的封闭环境,就好比是一个诈骗团伙、一个传销组织的生存空间,在这种环境之中,有极大的可能就是,其中全部都是坏人,没有一个好人。
甄嬛失意的时候,敦亲王福晋带着人参去看望她,甄嬛清醒地说道:
“我不过和她一面之缘,她何必要来看望我这么个生病又失宠的嫔妃……她夫君虽与我不睦,但这人参也是她一番美意……我病了这么些日子,不想却还是她还肯来看我,”
说得这么好听,真心让观众感动,然而,当甄嬛复宠之后,她就向雍正提出,将敦亲王夫妻的孩子晋封为贝子公主,弄到太后身边抚养,因为这样可以挟持敦亲王。
寒冬腊月,敦亲王福晋去景仁宫请安,从宜修嘴里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好似掉进冰窖里;后来,追上甄嬛想去碎玉轩,甄嬛又给她端上了一杯“五百里加急的”雪顶含翠。
意思是,敦亲王福晋还没从冰窖里爬出来呢,又给人往脸上浇了一盆冰水,而且被告知,这盆冰水价值五百两银子。
真是雪上加霜啊!
你以为甄嬛是忘了以前人家曾在她病中送她人参补养身体吗?甄嬛是忘了人家曾经鼓舞过她吗?没有,她从来都没忘记。甄嬛对敦亲王福晋说:
“当日本宫小产后备受冷落,唯有福晋不避前嫌来看望本宫,本宫一直铭记在心,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报福晋雪中送炭之情。”
是的,甄嬛就是这样:人家给她雪中送炭,她回报人家的,却是恩将仇报雪上加霜。
甄嬛对自己的女儿胧月冷酷无情,书妆已经写过了,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我的相关文章;甄嬛最残忍、最没人性的地方,是对她第四次怀上的雍正的孩子。
甄嬛生下果郡王的双胞胎之后,又怀上了雍正的孩子。
因为心里厌恶雍正,明知道果郡王送她的红珊瑚手串像宜修送给祺贵人的红玛瑙项串一样暗藏麝香,但是,甄嬛仍然常常戴在身上,这导致了她胎像虚弱,温太医说那孩子最多熬不过五个月。
众所周知,一个人只要还有一口气,他就有活下来的可能;只要有一口气,别人就没有权利结束掉他的生命。甄嬛只要扔掉珊瑚手串,好好调养身体,那个孩子就有可能活下来。然而,甄嬛仅仅为了扳倒宜修,不但提前喝了打胎药,而且还让自己的肚子撞了桌子,而且还把自己狠狠地摔到地板上。
对一个小小的胎儿来说,在他离世之前,这巨大的痛苦与震荡,让他感受到了最强烈的惊吓和恐惧,他就那么悲哀地告别了他那个疯子一般的母亲,告别了这个他没看过一眼的世界。
有朋友觉得我的评论文章太片面,建议我去看原著,于是我就看了原著;结果发现,原著里的甄嬛比电视剧里的甄嬛更疯狂,更血腥,更没人性:她竟然是亲自用手硬生生地捶自己的肚子,是她自己把孩子给生生捶掉的!
我凝聚起身体所有残存的力气,凝聚在自己的右手,握成拳,狠狠朝着自己的腹部捶落。人事不知,我完全被疼痛湮没。
能对自己的孩子下这么大的狠手,世界上还有什么能让她下不去手的?所以,说甄嬛是一个没有人性的、穷凶极恶的疯子,一点都不为过。
所以,你应该知道,甄嬛对安陵容、对淳常在,这些从开始就知道是情敌的女人的友善是多么虚假;那都是为了她的私欲而刻意表现出来的,她都要明码标价的,最终她都会加倍地索要回来。
不但美丑善恶都是相对而言的,是人的主观意识进行比较的结果,而且在你的认知里,还有一种错觉,那就是,你认为最善良的那个人,其实是最恶毒的。因为她懂得矫情,善于伪装。
事实上,不管是宜修还是华妃还是安陵容,谁都不曾和外面的男人发生过关系,谁都不曾偷着怀了外面男人的孩子来让雍正抚养;只有甄嬛和她的好姐妹沈眉庄!这都不是一般的恶毒之人能够做得出来的。
事实上,齐妃为了弘时的将来自杀了,曹琴默为了温宜的前程拼过命,安陵容为了救安比槐弄了一次假孕真怀;而甄嬛,她自请出宫的行为,她要和允礼远走高飞的打算,意味着她曾经两次抛弃胧月,意味着她两次主动放弃了救援父母家人的机会。
当甄嬛听说甄远道在宁古塔病危的时候,她没有恸哭,也没有吐一滴血;但是,淳常在死时,甄嬛却哭得如丧考妣,你以为她对淳常在有几分真心呢?
有人说,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是不会真心对别人好的,你觉得呢?
《甄嬛传》:雍正选妃,太后为什么偏偏只在甄嬛的脚下泼茶扔猫?
甄嬛骗得了观众却骗不了雍正,但雍正对她终究还是太心慈手软了
为什么你不能看到《甄嬛传》的暗线?因为你没看见这些完美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