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动画片也能拿这么高票房?也能勇闯好莱坞?
《哪吒2》墙内墙外好评一片,有一个人不乐意了,她就是导演胡玫。
自从去年八月《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后,一天就瞬间暴死,票房仅601万,评分更是仅有3.4。
不死心的胡玫在2月12日,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博文,内容是:
“轰动好莱坞!胡玫导演携《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首登美国大银幕!”
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她的一番话直接拉开了电影和导演的口水战。
就连北京日报都评:审美不是营销文章吹出来的!
是金玉良缘,还是糟粕之作?
电影的改编,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
胡玫在预告片发布时信心满满,声称自己终于带来了让《红楼梦》焕发新生的作品,试图通过现代手法将经典重现。
可观众并不买账,甚至可以说是从上映的第一天开始,质疑的声音便此起彼伏。
对于这部改编的《红楼梦》,最致命的不是它的内容被改得面目全非,而是其改编后的人物设定和剧情走向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电影中的林黛玉,完全脱离了原著中那位气质高冷、才情出众的“贾府奇才”,而变成了一个动不动就发脾气、情绪化十足的“恋爱脑”。
在电影里,黛玉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与贾宝玉手拉手转圈圈,完全不顾及原著中那份独立和矜持。
这种强行加入的现代感情戏让很多观众感到格外尴尬。
即使是在最轻微的情感波动中,电影的林黛玉似乎永远充满了情绪爆发,她动不动就甩脸走人,甚至在贾宝玉面前大声咆哮;
哪里还有“多愁善感”的样子,简直就是粗暴的爱情表达。
你根本找不到那个我们熟悉的、眼中含泪却又深思熟虑的林黛玉。
同样薛宝钗也是被表现的“认不出来”,在原著中的薛宝钗以冷静、端庄为主,温文尔雅的她总是给人一种含蓄的美感。
可胡玫却将她塑造成了一个身处“红油火锅”的场景中,泡澡时竟然要撒满玫瑰花——这一情节,堪称夸张之极。
影片中薛宝钗洗澡的场景让观众不禁捧腹,完全打破了她在小说中优雅的形象,反倒像是在演绎某种现代情色电影。
这样的处理,无疑是对角色精神的亵渎,令人无法理解导演的意图。
再看贾琏和凤姐的情节,简直可以用“煽情过头”来形容。
电影中贾琏与凤姐之间的戏在观众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不是单纯的婚姻生活描绘,而是充满了不必要的情色和不合时宜的表现,让这段原本充满家庭伦理的剧情变成了无法回避的尴尬。
电影的改编,原本意在表现一些人性的复杂,但这样赤裸裸的方式显然远离了《红楼梦》真正的魅力。
胡玫导演的“大胆”改编,简直是大胆的有些过头了。
胡玫的回应与观众的反弹
当电影的票房和口碑都走向下坡路时,胡玫终于发声,她站出来用一篇长文对外回应,称电影受到了来自“黑粉”的攻击。
这篇文章中,胡玫指控网络上有人通过AI软件对她的电影进行大量的差评,这些评论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内容恶意十足。
她甚至提到,某些黑粉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账号和剧本,专门为了黑她的电影。
不过胡玫的这番言论不仅没有给电影带来任何正面效果,反而加剧了网络上的负面情绪。
网友们迅速展开反击,很多人开始直接给电影差评,有的甚至表示他们根本没有看过电影。
电影的口碑几乎一夜之间陷入了低谷,而胡玫的“怒斥黑粉”反而让局势更糟糕了。
其实问题的根源不仅仅在于电影内容本身的失败,也在于电影背后那种中西文化的深刻碰撞。
胡玫在电影中的改编,试图用现代化的方式去演绎传统经典,然而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同。
对于美国观众来说,电影中的中文对白、复杂的文化背景和符号系统,反而让他们产生了某种“尬夸”的情感。
虽然电影试图通过用中文对白来体现中国特色,但对于许多美国观众来说,这种文化的对接并不顺畅,甚至有些让人感到生硬和不自然。
美国观众可能并不理解《红楼梦》深藏的文化密码,而对于他们来说,看到电影中“尬夸”中文的表现,反而更像是一种文化冲突。
这种不和谐的碰撞,让电影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取得预期的成功。
胡玫与《红楼梦》的命运交响曲
看似胡玫为了自己的电影而奋力一搏,但其实她的这场反击,无疑让电影的失败变得更加深刻。
这不仅仅是票房和口碑的失败,还是一种文化上的失误。
无论胡玫如何辩解,她始终无法掩盖电影中的核心问题:过度的改编与误解,深深地背离了《红楼梦》的真正魅力。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它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凝结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任何不尊重原著精神的改编,注定无法为这部经典作品赢得尊重。
胡玫的电影,无论她如何为自己辩解,都已然成为了一个笑话。
或许,这才是最让人感到遗憾的地方:
一部被极度改编的经典,不仅未能走向成功,反而把自己淹没在了文化的深渊中。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
信息来源:没忍住去看了《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要不赔我点精神损失费吧 正观新闻2024-08-18 11:25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别再给观众看丑东西了 正观新闻 2024-08-28 17:13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贾坑林财”这条线令人耳目一新 钱江晚报 2024-08-16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