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可以说是对现代人影响最大的民国人物之一,而在鲁迅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两人的交集严格来说其实并不算多,甚至可以说只是数面之交。这个人就是女侠秋瑾,两人的交集也就只限于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时间而已。
但是这段时间秋瑾对鲁迅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后来鲁迅的作品中还多次出现过秋瑾的身影。
一、秋瑾的留学之路
许多人以为秋瑾没有结过婚,其实这是因为秋瑾参加革命后没有任何的感情经历,但其实秋瑾在去日本留学前就已经成家了,而且还有一对儿女。
秋瑾出身在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这样人家的女儿自然是不可能嫁入平常百姓家,更何况秋瑾自己还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才女。
所以当时秋瑾家为其也是找了一个良婿,那就是后来成为户部主食的王廷钧。不过王廷钧对秋瑾的发展却没有起到一个良性的作用,反而是对其有些限制。
就比如说从秋瑾出国留学的这件事来说,当时王廷钧是非常反对秋瑾出国留学的。所以后来秋瑾留学其实是瞒着王廷钧,自己私自跑到了日本。
当时鲁迅虽说和秋瑾有过交集,但更多的还是有些敌对的态度。毕竟在《约束游学生章程》签订后,在日本的留学生分为了两派。
其中一派是以秋瑾为代表的回国派,这一类想要回国并不仅仅是为了抗议,同时也是为了回国起义,推翻满清的统治。
另一派则是鲁迅所在的遵行派,这一派的理念是忍辱负重,等完成学业后再回国报效。其实这两派和后来的保皇派和革命派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二、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秋瑾的秉性如何现在人们是有一些了解的,否则也不会给她冠以女侠的称号。而鲁迅第一次被秋瑾的这种秉性冲击到的时候就是在日本。
当时这两派在日本进行过一次会议,并且最终决定两派互不干扰。本身这场会议应该是完美结束了,毕竟两者的做法虽说不一样,但是最终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救国。
就在最后时刻,秋瑾从怀中抽出了一把短刃钉在了桌子上,并且说如果日后有谁回国后,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刀下无情!
就这样,这个没事就拔刀的女子给鲁迅一个非常大的冲击,毕竟当时我国的女性大多都是非常柔弱的。
后来秋瑾回国,最初秋瑾虽说也是在独立,但其实最多只能算是后勤,因为当时的秋瑾虽说也是革命斗士,但更多是一名老师。
一直到安庆起义,才算是秋瑾第一次参加到起义的前线中。可就是这唯一一次秋瑾所参与的大型起义运动却成了秋瑾一生的绝唱。
在秋瑾被捕后举国震动,毕竟秋瑾可不仅仅是一个起义义士那么简单,同时她还是一名女性。要知道当时我国对于女性的解放还是非常重视的。
后来鲁迅回国的时候还不知道秋瑾已经就义的事情,所以他是想要拜访一下这位当时对自己造成了非常大震动的女性的。
三、抱憾终身
所以鲁迅在后来的作品中也是多次的提及到了秋瑾,直接提到的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范爱农》和《病后杂谈》。
只不过这三篇文章的知名度算不上是非常的高,而有一篇文其实也是为了祭奠秋瑾的,而且这篇文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那就是《药》。
华老栓夫妇为自己儿子购买人血馒头的是也成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而秋瑾对于鲁迅的影响远不如此。
鲁迅最开始其实是想要回国后报效祖国,但当时鲁迅还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否则当年鲁迅也不会选择留在日本。
但是后来鲁迅却彻底的变了一个人,变的有些愤世嫉俗、锋芒毕露。其实这也是秋瑾对鲁迅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样,鲁迅才会发出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感言。
甚至可以说若不是因为秋瑾对于鲁迅的影响,那么鲁迅最终可能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文人,而不会像现在这样知名。
不过鲁迅要比秋瑾聪明不少,因为他懂得去做自己更加擅长的事情。或者说鲁迅比秋瑾的运气要好上不少,毕竟两人同样是被通缉,而鲁迅逃过了一劫又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