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吨水草根植淤泥,静待“水清蟹肥”!水下绿色生态养殖时代悄然来青

半岛都市报 2025-04-10 09:41:51

蟹塘放水,是水草种植前一道必不可少的环节。

初春的莱西姜山湿地,王聪带着多名工人将眼前蟹塘的水放出一部分,8日当水草从南方省份运来青岛时,他又和工人一道穿了水服在浅水中种起了水草。今年,将有160吨水草种植在400亩蟹塘里。

被种下的水草成为塘蟹“避难所”的同时还成它们的天然饵料,水草强大光合作用净化水质的绿色生态模式,最终带来蟹塘碳氮平衡、水清蟹肥。

南方水草连夜运来青岛

4月7日的莱西姜山湿地,微风吹拂着窜芽的杨柳以及400亩蟹塘水面。午饭后的王聪又带着多名蟹塘的工人开始忙活了。他们当天下午要做的,是把眼前4个蟹塘的水,放出一部分。等8日水草从南方省份运到青岛后,当天开始种植。

“放水快。”王聪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当天下午4个蟹塘的水就放掉了大约一半,留了40厘米水位。40厘米水位,适合种植水草。

8日午夜,两辆共载40余吨水草的大型挂车从南方跨省向山东青岛姜山湿地急驶。早上,两车安全抵达。

被王聪等人俗称的水草,是学名“伊乐藻”的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记者发现,这种植物茎圆柱形,质较脆。

伊乐藻早期分布于美洲温带,20世纪80年代,经日本引入中国,生于河道中。伊乐藻只要水上无冰即能存活,气温在5℃以上即可生长。但这种水草,在寒冷的北方,每年无能越冬。

“伊乐藻可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同时还是河蟹优良的天然饵料。”王聪说,除了这些作用外,蟹塘种下水草另一重要目的是为生长过程中多次蜕皮的螃蟹,提供天然的掩体和临时“避难所”,以防蜕皮期间受到未蜕皮的老蟹攻击或被吞食,以致命丧。

21名工人着水服淤泥中种植

8日的暖阳照耀着400亩水域蟹塘,王聪一早就带着工人来到了停在蟹塘边上的挂车旁。当天和未来两天,他们将这些远道而来的水草种植在蟹塘里。

挂车车厢的护板打开,几名工人手持铁叉上车,将车上的伊乐藻装到了停在挂车旁的三轮摩托车上。一名工人启动了摩托车,将满车的水草送到了蟹塘旁边。

这天,在这里等待种植水草的工人有21人,这21人中的多人穿着水服分成了多组。其中徐杰、陈磊和小张分在了一个水草种植小组。

三轮车上的水草卸在了蟹塘边上,小张拽着一艘停靠在蟹塘边上的小船,将水草抱进了船中,踩着蟹塘浅水中的淤泥向徐杰和陈磊的身旁走去。

“在蟹塘中挖坑是个体力活,我年纪轻,先挖。”徐杰说着,用手里的铁锹在淤泥中挖了一个坑,旁边的陈磊将抱在怀里的水草抓了一把弯腰放在水坑中。此时,徐杰又在1.5米之外,铲了一个坑,并顺势将铁锹中的淤泥放到了前一个已经放置了水草的坑中,将水草压实。如此动作,一簇水草就种植成功了。

“一簇种植的水草大约1斤左右。”陈磊说,每簇水草的间距大约1.5米,经历春夏秋和初冬后,水草在水中野蛮生长,漂浮在整个蟹塘中。

“最终长成的水草,是种植水草初期的4到5倍。”王聪说。

生态养殖静待“水清蟹肥”

对年龄仅有30多岁的徐杰而言,挖坑、填土这个程序不是他工作的全部。浅水淤泥中的他,挖填了1个多小时后,铁锹被40多岁的陈磊接了过去,此时的徐杰去牵船运草。三人在水中隔段时间交换一次角色,配合的相当默契。

一个上午,3人将1.5吨水草种植在了蟹塘里,其他多名工人也在蟹塘忙碌不停。

王聪说,早前,他们分别向已经投放了蟹苗的蟹塘中种植了部分水草,今年他们将在16个蟹塘中种下160吨水草。去年曾经试种过,但今年种植量大。

伊乐藻尽管是一种藻类水草,但价格不容小觑。

“1个月前引进种植的水草,当时每吨5000元。”王聪说,“随着气温的升高,这种水草在南方省份生长已经很旺盛了,目前价格回落到2000元/吨。”

王聪说,身为水生植物的伊乐藻被种下,成为塘蟹“避难所”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还是塘蟹的天然饵料,这种天然饵料其强大光合作用将有效净化水质。无疑,这种“水草调控”的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最终带来蟹塘碳氮平衡、水清蟹肥。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永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