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北上》翻车!白鹿演技被骂上热搜,观众:求停播!

柏柏推荐 2025-03-10 14:03:58

2025年开年,央视一套黄金档的《北上》带着“茅盾文学奖改编”“运河史诗”“白鹿转型之作”三大标签高调登场。

首播当日收视率破3.5,新闻联播轮番推荐,胡军、萨日娜等老戏骨坐镇,白鹿、欧豪等流量演员加盟,

这配置,妥妥的“爆款预定”。

可谁能想到,开播不到一周,#求停播北上#的词条就冲上热搜,观众骂声如潮:央视这次看走眼了?

白鹿这演技,简直是‘毁容式’辣眼!

一部被寄予厚望的年代剧,为何成了众矢之的?

答案藏在三个字里:错位感。

白鹿这次是真拼了!

为了演好《北上》中野性倔强的假小子夏凤华,她剪短发、涂黑粉、戴钢牙套,甚至主动要求“去精致化”。

导演姚晓峰都感慨:她骨子里有股劲儿,和角色特别贴。

但观众的反应却是两极分化。

有人夸她“颠覆形象”,更多人却吐槽:这哪是野性?简直是丐帮弟子逃难!

剧中,白鹿顶着一张黑黢黢的脸,扯着嗓子吼台词,瞪眼、噘嘴、五官乱飞,活脱脱演成了“地痞流氓版高中生”。

更致命的是年龄违和感。

30岁的白鹿硬演16岁少女,眼角的细纹藏不住,眼神里全是沧桑。

有网友毒舌:这哪是青春疼痛?分明是中年妇女装嫩!

对比剧中12岁小演员李洛伊的自然哭戏,观众直呼:孩子吊打成年人!

转型的诚意,终究败给了演技的硬伤。

《北上》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对原著的“魔改”。

茅盾文学奖原作本是跨越百年的运河兴衰史,剧版却硬生生拍成了“90后北漂创业爽剧”。

槽点一:历史厚重感变“流水账”。

运河申遗、漕运文化成了背景板,主角团忙着偷西瓜、蜗居地下室、谈恋爱。

原著中“民族精神”的宏大命题,被简化成“谢望和创业逆袭”“夏凤华险遭性侵”等狗血桥段。

网友嘲讽:这哪是运河史诗?分明是《小时代》运河分代!

槽点二:群像剧拍成“一锅乱炖”。

六户人家的故事线本应交织出时代缩影,结果却成了“吵架大全”。

孩子的尖叫、邻居的撕扯、创业的鸡血,镜头切换毫无章法,观众看得头晕眼花:这不是人间烟火,是菜市场噪音污染!

原著粉的愤怒,最终化作一句灵魂拷问:剧版和原著的关系,大概只有运河里的水是共用的吧?

《北上》的服化道本是亮点:褪色的牛仔坎肩、油烟熏黑的铁门、课桌刻字,细节处处透着“穷人生存逻辑”。

但主演的造型却成了“反向营销”。

白鹿的“钢牙黑皮”被批用力过猛,欧豪演17岁少年更像“沧桑大叔”。

反观《人世间》《父母爱情》,没有刻意扮丑,仅凭真实感就封神。

观众一针见血:年代戏不是比谁更邋遢,而是看谁能演出时代的魂。

更讽刺的是,制作团队一边喊着“文化破圈”,一边用偶像剧套路拍主旋律。

运河成了流量密码,非遗竹雕成了拍照背景,最终拍出一锅“伪现实主义”大杂烩。

正如网友所言:既要文化逼格,又要商业数据,结果两头挨骂。

《北上》的翻车,本质是影视行业三大顽疾的集中爆发:

1. IP依赖症:以为顶着“茅盾文学奖”就能躺赢,却忽视改编的诚意与深度。

2. 流量焦虑症:强行用偶像演员扛主旋律,结果演技撑不起厚重题材。

3. 伪现实主义:把“扮丑”当真实,用狗血桥段消费时代记忆,最终沦为“疼痛青春流水账”。

反观近年爆款《人世间》《山海情》,无一不是用“真实”打动观众。

而《北上》的教训告诉我们:观众早已不是“数据韭菜”,审美觉醒的时代,糊弄只会加速死亡。

白鹿在《北上》中的挣扎,像极了流量明星的集体困境:渴望转型,却被演技拖累;追求突破,却难逃市场绑架。

但观众不会为“努力”买单,只会为“实力”鼓掌。

正如一位网友的犀利评论:流量可以是跳板,但跳不过去,就会成为墓碑。

《北上》的下架呼声,或许正是行业转型的阵痛。

当运河水不再只是背景板,当演员终于明白“扮丑不如练功”,或许我们才能等到真正的“破圈之作”。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