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我国第一条市域高铁”之称的济莱高铁,一天只开4对车次,乘坐人次也是少得可怜,被网友戏称为“运椅子”。面对如此窘境,山东城际线又该如何破局呢?
济莱高铁,从济南市出发途径港沟、莱芜等城市,最终抵达钢城,全程途径6座高铁站,近120公里,投资高达152亿人民币。
这样看起来,它的路程并不能算长,按照高铁运行时速来看,从济南到钢城,连半个小时都到不了。这对于市民朋友来说,可以说是相当友好的,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冷清呢?
首先,高铁开通的目的在于出行方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站点设计就非常不合理。钢城站,实际上是一个“死胡同”,只有这一条高铁到达。换句话来说,如果我想要去钢城,除了这条高铁线就没有其他的了。同样,如果我想从钢城离开,也得依赖这条线出来找点别地方去转车。所以,除非目的地就是钢城,否则我为什么要搭乘这样一班“有去无回”的列车呢?
其次,这些高铁站大多修建得极为偏僻,这算是中国高铁站的老毛病了。有些高铁站真的远的过分,从市区到车站中间就需要1-2个小时,耗去车费不说,这个时间成本也高。有这个时间,我可能打个车都已经到了我要去的目的地了。
最后,这条城际线本身就没有太多人流。和我们当下几条有名的城际线如京津冀,港粤澳,还有长三角等相比,这些高铁沿线的出行人数真的少的可怜。人家每半小时发一班车都不够坐,济莱一天四对还在“运椅子”。
如此来看,济莱高铁冷清,并不冤枉。
山东城际线该如何破局呢?
这耗费大价钱修高铁,然后放在那里“运椅子”,冷冷清清,肯定不是人家的本意。其实,我们仔细看人家的规划,会发现它修这条铁路,背后的玄机可大着呢。
首先,济南不同于其他的城市,占地面积较大的同时,因为当地水土的问题,人家城轨发展和那些大城市没法比。在高铁开通之前,想要到这些区域可能更多时候依赖的是公交或者是自行驾车。
现在,开通这样一条高铁线,可以实现莱芜区、钢城区和济南主城区,几大区域的互通有无。这无形中推动着周边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脚步,也加强济南作为省会的作用。
此外,现在长三角、港粤澳等地区的城际之所以那么发达,是因为人家建的速度足够的快,已经形成的一个成熟的交通网了。而我们济莱高铁很多延展出去的干线还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如果它真能成功的兑现,它可以东西接上青岛、聊城,南北联通京沪高铁…到那个时候,这条高铁的身价将会暴涨,其价值也将不可估量。
所以说,济莱高铁的冷清只是暂时的,更多的惊喜还得等时间来兑现。
绕过济南直接北上南下全盘活了,中心设在临沂
高铁线路和38度线一样,可能是一个上校在地图上划的。
如果让你搞发展,你会做什么,然后还要一步一步来,你要怎么开始
开通直达上海,广州、北京,西安、成都的高铁看看
市域高铁不如修成环线,绕泰山一圈几个市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