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通辽等待收割的玉米地
内蒙东西两侧,中国的新粮仓和生态屏障近二十年来,我们粮食生产的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方几个省份取代了鱼米之乡的江南成为了我国粮食外送最多的区域。特别是东三省和内蒙,生产了远超自己需求的粮食,有力的保证了中国的粮食安全。
内蒙2000多万人口就生产了4000万吨粮食。

整个内蒙都处于干旱,半干旱交界的地带
蒙东区域,是内蒙粮食增长的主力。但是整个内蒙都处于农牧交界地带。西辽河流域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是衔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然而近几十年来,受降雨减少和流域经济社会、农业生产扩张等因素影响,西辽河出现了干流常年断流、湖泊湿地萎缩等严重生态问题,成为我国七大江河中唯一处于断流状态的大江大河。

甘肃民勤的沙尘暴
同时在内蒙西部和交界的甘肃武威地区,东西两片沙漠也在不断靠拢。流经这里的两条内陆河黑河和石羊河对于保护民勤这片绿洲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大沙漠即将汇合,流进沙漠的内陆河对屏蔽沙漠极为重要
所以必须要用有限的水资源去覆盖东西两侧农业和生态需求。跨越千里、极致精确的调水势在必行。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不单单着眼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配,它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内陆河区域内(以下简称流域内)依法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责。

黄河水利委员会不单单统筹黄河,也在协调北方多条河流的治理
我国跨区域的河流极多,除了长江这种连接多省7亿人口的超级大河。很多河流也是多省份共享,所以必须有超越省级的部门进行协调。其次水利调配是一个综合工程,还涉及天气、水文、航运等多方面的调配。所以也需要更“高层级”的权威去协调。
精确调水水利部会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水利部门实施西辽河生态补水工作,自2020年起西辽河干流有水河段逐年延长。
因为整条河的流量有限,那么逐级调水就要讲究放水、蓄水的时机和流量。必须全流域各级水库参与。
简单说一下就是气象部门获得降雨、日照数据,水文监测部门计算出各水流段的流速、蒸发量。最后经过数据汇总,各地水库按照调度要求,定时开启或关闭闸门。

西辽河和通辽市区水域汇合
通过科学精准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西辽河干流水头行进至1999年以来最远距离。今年技术保障团队持续分析西辽河雨水预测、落地雨情况和沿岸水库入库流量。下达调度命令24次,上游的东台子、德日苏宝冷、大石门水库联合调度。
7月26日至9月3日,累计调度下泄水量2.92亿立方米,终于实现西辽河干流149公里连续有水。西辽河水在断流26年后再次进入通辽市城区。

水文测量
更早一些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的莫力庙水库时隔8年再次迎来了西辽河水。莫力庙水库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总库容1.52亿立方米,但自2013年春汛后陷入干涸状态。
同时在内蒙西部,对于两条内陆河的调水也在进行。在甘肃和内蒙交接的武威民勤地区,两座巨大的沙漠,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正在合拢。为了迟滞这两座沙漠,必须给通行于沙漠中的内陆河补水。

从雪山而下,流入大漠的黑河
2024年1月中旬,历经44天,黑河2023—2024年度冬季水量调度下泄水头顺利抵达尾闾东居延海。这是2000年国家实施黑河干流统一调度以来,首次冬季调水进入东居延海,也是黑河额济纳段自2023年11月5日断流以来,再次成功调水进入东居延海。

生态在恢复的东居延海
蒙东和蒙西这几条大河不仅仅是如今涵养农田,保护生态的屏障。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边疆历史。
西辽河流域,契丹发源地契丹人建立的辽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相当重要的边疆王朝。脱胎于鲜卑宇文部的契丹人在5世纪就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等了近600年才仿照中原模式建立了封建王朝,并在北宋早期给与了中原王朝巨大的军事压力。

西拉木伦河
契丹人的母亲河就是西辽河的支流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
斩断大唐盛世安史之乱发生前4年,安禄山曾经率领范阳大军北上,准备一战灭了契丹人。在亡国压力之下,契丹人爆发了强大战斗力。加上唐军中有奚人倒戈,唐军弓弦因为下雨,大量不能使用,导致大败。安禄山以为要被处罚,结果这年西北高仙芝在中亚,西南唐军讨伐南诏都大败。宰相杨国忠推卸举荐的责任,把几场战败轻描淡写的略过。安禄山涉险过关。

契丹人行马图
这次事件后,安禄山更加看低宰相杨国忠和此时唐朝中央政府。起兵反叛已经不可避免。
沙漠中的内陆河,见证霍去病给大汉带来河西走廊内蒙西部和河西走廊相连,石羊河和黑河是河西走廊两条相当重要的河流。脱胎于雪山融雪的两条河流滋养了河西不多的几片绿洲。

石羊河、黑河流域
今天甘肃武威市的两侧沙漠分别是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流进沙漠的两条内陆河可以让漠北的游牧民族快速通过。所以武威在汉唐的军事地位极为重要。

霍去病击溃河西匈奴的路线
霍去病击败河西的匈奴人走的就是这里,河西之战后河西走廊划入汉朝管辖。但路是双向的,漠北的游牧政权也能从这里入侵河西走廊。

河西、陇右是唐代西北的重要军镇
到了唐代,河西走廊要同时面对后突厥和吐蕃的双重军事压力。早在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四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武威的河西节度使加上南面的陇右节度使,共有15万重兵,是堪比安禄山范阳大军的军事力量。
未来水资源的调配——北水南调和大西线调水工程这些年虽然降雨带北移给北方带来了更多的降水,但是蒙东和辽西地区农业用水压力还是很大,很多区域农业用水必须用机井打水。为了遏制乱采地下水,目前地方也在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
毕竟华北当年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的“大漏斗”直到今天还在还债。
仅仅靠精确调水只能勉强覆盖全流域流通,水的总量还是偏少。这里可以借鉴我们解决华北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南水北调去实行,把东北北面多的水调到南面。

引绰济辽工程的盾构机

引绰济辽工程施工现场
调水有2个方向,小的方向已经在做了,就是引绰济辽工程。这是为了缓解内蒙古西辽河流域缺水状况而开发的工程,是内蒙古最大规模水利项目。2019年11月25日,引绰济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工程将于2025(明年)年建成通水,每年能给西辽河注入4.5亿立方米水(南水北调目前每年能给华北调水100~130亿立方米)。

水资源丰沛的黑龙江
内蒙支线供水工程是涉密工程。目前公开的信息并不太多,大家等明年竣工的好消息就行。
另一条线路,黑龙江水资源丰富从这里调水到南面更有前景。

北水南调的方向
如果未来从黑龙江调水,总体思路是将黑龙江流域的水资源调一部分到辽河流域,以帮助辽河流域恢复生态和促进农业生产。
黑龙江为中俄界河,两岸相对来说并不缺水。黑龙江全长5400多公里,是中国第三长的河流,年径流量达到了3465亿立方米,其中松花江的径流量就有762亿立方米,而辽河却只有126亿立方米。从这里调水对当地影响没有那么大。

东北地区的河流分布,从北往南可以借用嫩江、松花江支流给辽河调水
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案黑龙江上游的水到达西辽河上游。该线路也会经过嫩江支流的上游,可为缺水的河流提供一些水源。
另外一个方案是黑龙江上游把水调到嫩江,再往下送到松花江,在松花江辽河之间修一条运河。

规划中松辽运河的位置

向南引水需要流经松花江流域的哈达山水库
最后的调水方案可能二选一,也可能是并行。这就看国家后续的规划了。
这两年因为水利部出头统一调度,通辽也通水了。后面经过协调这段会逐年改善,但也不是长久之计。整个内蒙和东北各省的粮食生产的用水不单单需要自治区和各省份政府去协调,还需要像华北那样建立多省协调控制的方式。
至于蒙西地区和更广阔西北的农业用水就涉及了一项更大的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线最初方案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取水,计划年调水量170亿立方米。西线调水工程是直接给黄河上游补水,和东线目标不一样,主要是改善西北的环境,加强西北各省份的农业基础。

西线调水可能的工程路线
去年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连通长江、黄河及西北内陆河水系,为黄河流域及河西走廊地区供水”的重要战略部署。
西线工程政府工作报告也年年提。但现在还是在进行考察和评估,因为西线涉及的面太大了,牵扯到各部门、各省份。预期的工程量也非常大,是真正的千秋万代的工程。西线一旦建成将改善西北青海、甘肃、宁夏、山西、陕西、内蒙6省的水资源状况。

西线调水最大胆的设计,从雅鲁藏布江和怒江调水
更远的将来可能还会打通怒江和澜沧江,这里打通后。调往西北的水资源将达600~700亿立方米,是整个黄河年净流量。
未来的中国不单单是内蒙东北成为大粮仓,西北也可能成为新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