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晚上睡不好、醒太早,是因为白天睡多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高傲的查查 2019-10-24 10:50:50

常常看到一些关于宝宝睡眠的错误观点,这些观点认为宝宝白天和晚上的睡眠是相互冲突的,白天睡多了,晚上就睡不好,或者晚上要晚点睡,早上才不会早早醒来。这种观点放在成年人身上是适用的,但是在宝宝身上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要知道,宝宝每天需要很多睡眠,才能满足身体和大脑的发育需求,根据美国睡眠专家理查德·法伯博士的划分标准,宝宝在6个月前,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一般是14-18个小时;3到6个月时,一般是14-16个小时;6个月到2岁时,一般是12-14个小时。

对照一下你家宝宝所需的睡眠时间,如果连最低的标准都没达到,那就不存在白天睡太多导致晚上睡不好这些情况。

事实上我国很多宝宝都达不到最低的睡眠总量标准,这种现状,有些是宝宝自身的生理机制决定的,有些则是家长引导不当造成的。

那些天生觉少的宝宝不在我们本次的讨论范围内,这样的宝宝其实非常少,也希望家长轻易不要给宝宝贴上“觉少”的标签。我们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一下,宝宝是否要牺牲掉一部分睡眠,才能满足家长们“晚上睡得好,早上醒得晚”的期望?

我的观点是:完全没必要。

先来看第一种错误观念:白天睡得少晚上才能睡得好。

我们要知道,小宝宝白天和晚上的睡眠不是此消彼长的,这种生理机制要在宝宝一岁以后才明显,前提也需要在睡眠量充足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事实上很多睡眠专家都支持这样一种观点:睡眠促进睡眠。相信很多妈妈也观察到了,宝宝如果白天得到充足的睡眠,晚上会更容易入睡。

这是因为宝宝睡够了,他的身体和大脑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整,醒着的时候情绪会更稳定,玩乐的时候也会更专注投入,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白天消耗的体力和保留的好心情会让他更乐意接受睡眠这件事,所以入睡时会更少哭闹,入睡后也能得到更好的睡眠质量,醒得更少。

研究婴幼儿睡眠的刘艳华老师有一个比喻非常贴切,她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宝宝的睡眠就像一日三餐,如果早餐和午餐错过了,他并不会在晚餐的时候吃得更多一些,反而因为错过了两餐而白白饿了两次肚子,营养都跟不上了。

所以白天该睡的时候不睡,只会白白浪费掉身体和大脑发育的好时机,很多时候还会影响晚上的睡眠,造成晚上入睡难、入睡后容易醒等睡眠问题。

当然也不排除确实有觉少的宝宝,如果家长确定自己的宝宝不需要太多睡眠,而且白天不睡晚上也能睡得很好,那就不用过多担心,顺其自然就好。

可是确实有那些白天睡了晚上就睡不好的宝宝,这是怎么回事呢?

家长们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找找原因:

是不是宝宝无论白天睡不睡,晚上都睡不好?

这就要从晚上的睡眠上找原因了,是不是睡前妈妈没给到足够的安全感?比如有没有给他做抚触,有没有将他喂饱等。是不是没给他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比如房间太冷或太热,给宝宝盖太少或太多等。

是不是下午的小睡睡得太晚了?

如果下午睡觉时间跟晚上睡觉时间太接近,有可能导致宝宝晚上睡不好。比如宝宝下午要睡两个小时,但时间总是在下午4点到6点,然后晚上七八点又开始哄睡,中间的间隔就太短了。家长可以尝试将下午的小睡提前,一般在2点到5点这段时间都是比较合适的。

是不是睡眠非常不规律,让宝宝混淆了白天的小睡和晚上的睡眠?

我们人体的生物钟跟现实环境中的生物钟并不是完全吻合的。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人体遗传了这种生物钟,生物钟运行一个周期大概是24小时,然而受现代社会的人造光源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生物钟接近25个小时,成年人以及较大儿童已经适应了现代社会的生物钟,但是婴幼儿刚出生没多久,他的生物钟还是按照24小时的节律在运行,如果没有大人加以引导,很容易造成睡眠混乱,也容易跟大人的睡眠时间错开。

所以如果宝宝没有相对固定的睡眠时间,白天拼拼凑凑让他睡几次,晚上哄睡时间也不定,他有可能彻底混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小睡,什么时候该睡整觉。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给宝宝培养固定的睡眠习惯,比如每天上午9点到10点小睡,下午2点到4点小睡,晚上8点进入晚间睡眠,长久坚持,让他养成一个稳定的生物钟,宝宝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该睡长,什么时候该睡短了,晚上该睡长觉的时候也不会轻易醒来。

具体原因是哪一种,或者是哪几种,则需要家长自己观察,因为最了解宝宝的人是父母,无论睡眠专家们说得多全面,最终还是需要父母长时间观察、发现,并解决问题。

接下来看另一种错误观念:晚上要睡得晚早上才不会早早醒来。

早醒,主要跟睡眠环境以及宝宝的个体差异有关,一般跟晚上入睡时间关系不大。除开睡眠不定时的新生儿,婴幼儿的夜晚睡眠时间最好达到9个小时,一岁宝宝则需要达到11个小时,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另外9个月以下的宝宝很多都是早上五六点就醒来的,即便睡得再晚,他也会在这个时间醒来,家长可以对比一下,看看宝宝在晚上8点入睡和晚上10点入睡,分别会在早上几点醒?很多宝宝其实醒来的时间是差不多的。

这就说明,很多宝宝早醒,跟晚上的入睡时间无关,更多的是其他的因素影响。

我们先来说一下环境的影响因素。

早上五六点正是日出的时间,房间开始慢慢变亮,楼下也开始渐渐出现各种声音,宝宝对环境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加上清晨宝宝进入睡眠周期的易醒阶段,有了环境的干扰,他很容易在此时醒来。

家长可以通过改善睡眠环境来延长宝宝的睡眠,比如换上全遮光的窗帘,晚上睡觉时将门窗关紧,以此来保持一个稳定的睡眠环境,创造一个能让宝宝睡到自然醒的睡眠环境。

再一个原因是宝宝的个体差异。

根据人类大致的睡眠倾向,理查德·法伯博士将人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猫头鹰型,一种是云雀型。

猫头鹰型的人喜欢喜欢熬夜,在夜晚精力会比较旺盛,所以他们睡得比较晚,早上起来也会比较晚。

云雀型的人讨厌熬夜,一到夜幕降临他们就昏昏欲睡,他们晚上睡得很早,在早晨则可以轻易醒来。

如果你家宝宝是云雀型,则不要轻易地延迟他们的入睡时间,他们的早醒与早睡无关,请将他们所需的睡眠还给他们。

如果你家是猫头鹰型宝宝,家长在确定了宝宝确实在晚上精力比较充沛,则不需要强制让他提早入眠,而他们晚起的特性,也满足了大多数家长的需求。

当然如果云雀型宝宝的家长想要改变他们的睡眠习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在保证宝宝睡眠总量的前提下,以及在保证早上不受光线和噪音影响下,家长可以适当延迟宝宝的入睡时间。

比如宝宝通常在晚上8点睡,早上5点醒,那家长可以尝试在晚上9点哄睡,将宝宝的入睡时间延迟一小时,如果有足够的环境支撑,他会在早上6点钟醒来。家长可以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如何,如果还是改变不了,就不要勉强,要遵循宝宝自身的规律,让他早睡早起。

很多家长对宝宝的睡眠不重视,希望这些家长可以为孩子多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让宝宝获得充足的睡眠,要知道宝宝们不是不想睡或者睡不好,而是很多时候是他没有能力、没有环境去好好睡。

另外也希望那些重视宝宝睡眠的家长,不要过度焦虑,有时宝宝不愿意睡,也不用过多地担心,只要家长有培养宝宝睡眠习惯的意识,以及懂得为宝宝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在大多数时候能保证他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就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