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给适航证就卖不出去?C919绕着转了一圈,自己找到新市场!

零点商业呀 2025-03-01 21:56:38

文/零点商业评说2025年3月1日

一、适航证困境下的破局策略

当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以“技术审查未完成”为由延缓C919适航认证时,不少人曾断定:“没有欧美适航证,中国大飞机无法走向国际市场!”然而,C919凭借实实在在的订单以及航线拓展,成功开展了一场出色的“市场突围行动”。

最新数据表明,C919已获得全球28家客户总计815架订单,订单总金额超过5000亿元。更为令人鼓舞的是,2024年越南率先宣布为C919颁发适航证,并计划采购C919以替代波音订单;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已完成试飞验证,东南亚市场的大门已然开启。

二、绕开欧美的三大战略途径1.东南亚:借助地缘优势开拓新市场精准把握需求缺口:东南亚航空市场年均增速达7%,但波音737MAX事故频繁、空客交付延迟,导致该地区出现运力空缺。C919凭借12%的燃油经济性优势,成为越南、老挝等国解决运力问题的理想选择。产业链协同布局:中国与泰国共同建设航空维修中心,印尼引入C919总装线,形成了“市场换技术”的互利共赢模式。2.南美与非洲:避开巨头竞争主战场巴西、尼日利亚等新兴市场跳过传统采购流程,直接与商飞签订合作协议。C919在非洲已执行内罗毕 - 约翰内斯堡航线,单座运营成本比空客A320neo低15%。俄罗斯因受到西方制裁而转向东方合作,在中俄联合研发CR929的同时,已预订50架C919作为过渡机型。3.欧洲:以技术换取市场的博弈2024年成为关键转折点:中欧航空安全协定新增四项合作条款,欧盟EASA代表团赴华实地检测飞行控制系统,为2025年适航认证奠定基础。空客主动示好:与中国签订160架A320neo订单,业界将此解读为“用市场准入换取C919的合作空间”。

三、C919的核心竞争力剖析1.技术突破:不局限于国产化率采用华为AI辅助设计系统,机身复合材料占比达20%,相比同类机型减重800公斤。航电系统通过欧盟DO - 178C最高安全认证,在暴雨、极寒等极端环境测试中的达标率为100%。2.商业模式创新“湿租”服务开创先河:向尼日利亚提供“飞机 + 机组 + 维修”的打包服务方案,有效解决新兴市场的技术短板问题。(“湿租”是指航空公司在租赁飞机时,不仅租赁飞机本身,还同时租赁机组人员以及相关的维修服务等)金融租赁助力发展:交银租赁、工银租赁推出“0元首付 + 收益分成”模式,降低了航空公司的采购门槛。

四、未来挑战:机遇与困难并存1.产能提升攻坚战

当前商飞的年产能仅为50架,与1500架未交付订单之间存在明显矛盾。浦东第四总装线预计2026年投入生产,目标是实现年产150架。

2.国际标准话语权争夺

中国民航局正联合东盟制定《区域适航互认框架》,计划在2030年前建立独立于欧美的认证体系。

3.后发者的品牌突围

波音启动“7折清仓737MAX”促销活动,空客推出A220 - 500针对性改型,传统巨头的市场反扑愈发激烈。

五、启示录:中国制造的全球发展准则

C919的成功突围印证了一个道理:核心技术可能会遭遇封锁,但市场需求是没有界限的。当美国还在利用适航证设置障碍时,中国已凭借产业链优势开辟了新的发展天地。这场竞争的最终答案,或许就蕴含在商飞浦东基地的标语之中——“造飞机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6 阅读:1947

零点商业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