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边缘的虚构博弈——《慕尼黑:战争边缘》

妙看影视 2024-12-24 17:44:35

历史边缘的虚构博弈——《慕尼黑:战争边缘》

今天聊聊英国电影《慕尼黑:战争边缘》。

片名Munich: The Edge of War / Munich / München – Im Angesicht des krieges (2021),别名慕尼黑交锋:如箭在弦(港) / 慕尼黑交锋(台)。

本片改编自罗伯特·哈里斯的同名小说,是一部历史题材惊悚电影,聚焦于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紧张局势。

故事设定在欧洲濒临战争的关键时刻,希特勒准备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英国首相张伯伦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避免冲突。张伯伦出卖别国利益做出让步,以便争取时间,他为自己行为辩护的理由是为可能的战争做准备。

电影通过虚构的英国首相秘书休·莱加特和德国外交官保罗·冯·哈特曼的视角,展示了他们努力揭示希特勒真实意图的过程。

影片融合了真实历史与虚构故事,通过虚构角色休·莱格特和保罗·冯·哈特曼的视角,展现他们揭示希特勒真实意图、阻止战争爆发的紧张剧情。

莱格特和哈特曼,曾是牛津的老友,一个在英国政府中默默奉献,一个在德国外交界拼搏,他们的故事在个人道德与历史潮流的冲突中交织。

虽然年轻,却背负着沉重的责任。在他们的眼中,观众可以看到恐惧与迷茫,还有更重要的坚定与勇气。

虽然电影中的休·莱格特和保罗·冯·哈特曼是虚构角色,但他们的灵感确实源自真实人物。

哈里斯透露,这些角色部分受到外交官亚当·冯·特罗特·祖·索尔茨和学者阿尔·罗斯的影响。罗斯在牛津大学对特罗特表现出了强烈的柏拉图式依恋,尽管特罗特比电影中的哈特曼显得更为高冷。他同样参与了1944年克劳斯·冯·施陶芬贝克暗杀希特勒的计划,最终失败,特罗特也被处决了。

影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没有大规模的战斗场面或震撼的战争画面。

它以紧张的外交谈判和隐秘行动来创造悬念和紧张气氛。

导演克里斯蒂安·施沃乔用手持摄像机和迅速剪辑的方式,把观众直接带进主角们的紧张世界,让观众感受到那种无力和危机四伏的时代气息。

这部电影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融入了虚构角色的视角,增加了悬念和紧张感。

剧情对历史迷来说可能不算全新,但导演的编排和演员的演绎,让故事具有一定吸引力。

《慕尼黑:战争的边缘》将历史事实与虚构叙事结合,揭示战争边缘的政治博弈,为当代地缘政治提供了有趣视角。

说得更直白一点,这部电影就像是“丧事喜办”,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在战胜后若干年美化自己当年的失败决定。

尽管电影标明了改编自小说,但对历史细节不太熟悉的观众可能会对其中某些情节产生误解。

影片的重要背景之一是慕尼黑协定,广泛认为这是英国和法国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的象征。我们在历史课上学到,战前的绥靖政策显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但电影显然有自己的看法,存在修正主义倾向,试图为这段历史辩护。

电影中的内维尔·张伯伦和阿道夫·希特勒被描绘得颇具复杂性。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被重新解读,而希特勒则通过精心设计的对话和紧张场景被刻画得更具深度。张伯伦表示,他知道希特勒善变,但他的策略是为了争取一年的和平,以便为未来的冲突做准备。

交织历史与虚构,

修正史观引深思。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