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导致部分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灾情发生后,西部战区空军迅速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震后5分钟1架无人机赴震中灾区勘察,同时派出直20出动,5小时运-20运输机搭载前进指挥所人员奔赴灾区,统筹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当直-20飞赴日喀则地震灾区参与救援行动,不由得让人想起08年在汶川抗震救灾之时,成都军区陆航部队的美制S70黑鹰直升机参与救援的情形。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军事航空力量在高原地区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在西藏等高原边境地区,后勤补给和人员运输困难重重。传统的运输方式效率低下,且受到季节和天气条件的严重限制。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中国急需一款能在高原地带稳定运行的直升机。
上世纪80年代,中美还在你侬我侬的蜜月期,在经过严格的招标和测试后,中国选择了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生产的黑鹰直升机。1984年,中国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了购买24架S-70C“黑鹰”直升机的合同,这笔交易的总价值达到1.5亿美元。此外,合同还包括1套机载飞行测试系统以及1套地面处理、维护设备。1985年,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所有24架“黑鹰”的交付工作。
中国购买的美国黑鹰直升机数量为24架。然而,在服役过程中,共有4架发生了坠毁事故,因此目前实际在役的数量少于24架。这些黑鹰直升机主要部署在北京军区和成都军区,被广泛用于西藏、新疆等高原地区。它们在青藏高原的极端气候条件下表现出色,成为高原性能最优秀的通用直升机之一。
黑鹰直升机在西藏地区有广泛使用。它们在西藏的高原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救援、运输和边境巡逻等任务中。这些黑鹰直升机主要装备于中国陆军航空兵部队,成为军用运输、救援直升机。它们在多次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已经服役多年,但部分黑鹰直升机仍然在中国军队中使用,特别是在一些高原和复杂地形地区。然而,随着冷战结束,美国制裁中国军事装备,后续黑鹰直升机的购买,升级已不可能。
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国防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先进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特别是在直升机领域,中国急需一款能够满足多种任务需求的中型通用直升机替代黑鹰直升机。此前,中国的直升机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上仍依赖仿制和引进外国技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因此,直20的研发被提上了日程。
直20的研制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早期,中国在直升机技术方面相对薄弱,主要依赖仿制和引进。然而,随着技术积累和经验提升,中国开始逐步走向自主研发的道路。直20的研发团队在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成功实现了直升机的自主设计和制造。
在研制过程中,团队面临了诸多挑战,如发动机技术的突破、旋翼防除冰技术的掌握等。特别是旋翼防除冰技术,这是一项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掌握的顶尖技术。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和攻坚克难,最终成功掌握了这项技术,为直20的高原和高寒环境飞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直20于2010年开始研制,2013年成功首飞,2017年开始量产使用。在随后的几年里,直20经过了不断的测试、改进和调整,逐渐形成了多种衍生型号,如舰载反潜型、突击型、高原型和武警特战型等,满足了不同军兵种的需求。
直20作为一款中型通用直升机,其具体数据指标如下:
• 最大起飞重量:约10吨
• 机身长度:约19米(也有说法为机身长度为其他数值,但此数据应为误传)
• 机身宽度:约2.4米
• 机身高度:约5.1米(含旋翼系统)
• 空重:约4.7吨
• 发动机:2台涡轴(WZ)-10发动机,每个涡轮轴的功率约2400轴马力
• 最大飞行速度:约350公里/小时
• 最大航程:约1000公里(在全机满油、使用经济航速的情况下)
• 载重能力:内部承载约1000公斤,外部承载约4000公斤,有效载荷约5000公斤
此外,直20还采用了五桨叶结构的主旋翼,具有良好的控制性和机动性,并配备了先进的雷达与综合前视红外系统、通信和导航系统以及自卫系统,确保了全天候飞行能力和高度的任务灵活性。
目前,直20已经在中国军队中广泛装备。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陆军已经有多个部队装备了直20,数量较为可观。同时,海军版的直20也已经曝光并开始量产,预计将装备在军舰上。随着直20系列直升机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其装备数量还将继续增加,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直20出现在西藏日喀则震区,说明直20适应西藏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完全可以替代黑鹰直升机,并在航程,载重能力等方面超越。
真相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