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发了名为罗伊·马修斯的研究员所写的文章,对中国建设月球基地一事冷嘲热讽,其中展示的自以为是、无知狂妄让人啼笑皆非。罗伊·马修斯认为,尽管中国摆出(建设月球基地)的姿态,并加强了与俄罗斯的合作,但中国距离月球基地还有数光年之遥。
中国的月球基地听起来就像是一个阴谋论,但杨孟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员(实为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却将其视为中国可以实现的雄心勃勃的目标。
上月底,杨孟飞呼吁中国抓住机遇,在月球上建设关键的太空基础设施,为未来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奠定基础(指的应该是杨院士今年两会就加快我国地月空间开发利用提出提案)。然而,关于中俄月球基地的最新公告只是一次宣传而已,美国决策者不应该对中国的月球基地有严重的担忧。
这位研究员看来还是做了一点研究。他认为,当然,二十一世纪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进步不容忽视。2013年,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太空探测器。此外,近年来中国对地球表面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并建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为中国提供经济和安全数据,为工业发展提供信息。中国政府还提议与俄罗斯合作建立自己的月球研究站 ( LRS ),以对抗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该计划旨在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
不过,研究员先生显然更愿意讨论中国的“吹嘘”。他认为,杨孟飞和中国航天机构显然是想吹捧这些成就,以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然而,中国的航天技术在可重复使用性和成本效率方面仍落后于美国数光年。中国用于重载荷的主要火箭长征九号必须完全重新设计,以使其成为与 SpaceX 的猎鹰 9 号和美国其他私人机构拥有的火箭相媲美的可重复使用火箭。这种重新设计可能会使长征九号的发射推迟十年或更长时间。
这位研究员对中国航天近年来的高频度发射和超高成功率不屑一顾,却更乐于讨论多年前的发射失败。他说,比如长征五号在2018年遭遇了挫折,中国的太空任务也推迟了数年。中国校准自己火箭的能力需要时间,但在外交领域,中国的月球基地野心可能面临最大挑战。
乌克兰战争使俄罗斯的太空计划暴露在预算的砍刀之下,使得俄罗斯对中国太空计划的任何潜在援助可以忽略不计。目前,俄罗斯已经将相关资金削减为5.57 亿美元,用于科学研究和开发的资金被完全削减。紧接着,俄罗斯宣布将于2024 年退出国际空间站,从而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并放弃了它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太空计划的巨大影响力。
俄罗斯此前曾使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其他国家的卫星和有效载荷进入太空以换取美国和其他几个西方国家的付款,但在乌克兰战争以来不再获得这些商业发射合作,导致其减少了数百万收入。这些国家现在转向美国或私营部门将其产品送入轨道。俄罗斯排除了对克里姆林宫实施制裁的国家,转而支持与莫斯科关系更友好的国家,但这也导致收入大幅减少,严重阻碍了克里姆林宫的太空计划。
研究员时刻不忘拿俄罗斯说事。他认为,中国决定与一个在外交上孤立的盟友合作,而这个盟友目前缺乏任何重要的尖端太空技术或航天金融投资,这只会阻碍中国自己的雄心壮志。尽管中国和俄罗斯都认识到月球资源(如矿产和太阳能发电)的巨大潜力,但俄罗斯只能温和地支持中国替代美国主导的太空政策。这使得中国和俄罗斯的 LRS 合作伙伴关系仅是理论上的替代方案,可以替代美国向其他国家提交的阿尔忒弥斯协议。一方面,美国出口法律禁止转让敏感技术;而另一方面,俄罗斯自身资金非常紧张,也导致难以完全规避美国制裁,这意味着它对中国月球基地雄心的贡献也将是微不足道的。
最后,这名研究员认为,中国成功跨入航天大国行列,并在外交领域大肆宣扬,但认为中国认真组建一个地月系统将获得数十亿美元并巩固对月球的控制的想法纯属幻想。虽然杨孟飞作为嫦娥五号月球采样任务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使他能够推动中国在与美国太空能力相匹敌方面取得更快发展,但中国月球定居点等大型项目仍然只存在于北京的想象中。
看完了柠檬精研究员的文章,咱们再来看看中俄合作推进的月球科考站的情况。早在2001年,我国提出建设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概念,经过持续20余年的系统科研和建设,空间基础设施已形成了体系化发展格局,可提供通信、导航、遥感观测等全球化服务。按照杨院士的说法,我国探月工程、高分工程、北斗工程和空间站工程已圆满完成,为后续大规模地月空间探索和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管理、技术、物质和人才基础,已经具备建设地月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
中俄有关建设月球基地的合作也由来已久。2021年3月9日,中俄两国签署了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按照这个备忘录的约定,双方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月球基地建设。但根据中俄两国相关负责人的分析,这个计划有可能进一步提前至2027年完成。相信所有对中国航天近年来井喷式发展的历程有所了解的人,对于中国航天各项规划都有着极强的信心,我们相信这一天一定会早日到来。
酸的[笑着哭]